如果生命可以用货币来衡量,那么它值多少钱?
我们生活在一个以价值交换为基础的社会。价值交换时时刻刻发生在每一个人的身边,比如我们每天都在做的物质交易。还有一些价值交换不通过物质来体现,比如团队合作,在合作中我们所交换的价值是自身的能力、资源以及所承担的责任。
价值交换贯穿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人类社会早期的价值交换方式是以物换物、合作狩猎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价值交换需求的日益增加。用于衡量物品与服务价值的等价物应运而生。
等价物在不同的人类社会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贝壳、贵金属等等。但这些等价物都可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货币。
哈佛大学有一期公开课,其中一堂课的主题是:给生命一个价格标签。在这堂课上,教授引导学生对“能否用价格衡量生命”这个话题进行了讨论,并举出了数个基于成本效益分析的现实范例,在这些范例中,人的生命被量化并且计入了成本,量化生命的工具就是货币。
敏锐的人可能马上就会站出来高呼:“问题的答案已经很明显了,早就已经有人这么做过了!”
是的,用货币来衡量生命价值的行为早已经出现过了,但是这些范例中涉及到的生命都是“已经逝去的”。在以上的范例中,开始用货币来衡量生命的价值时,“死亡”是一个既定的事实,所以在这里出现的货币有一个通俗的称谓——赔偿金。
用货币来衡量一条鲜活生命的价值,这似乎是一个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话题,听起来太过刺耳。先抛开道德伦理,物品的价格跟它的稀缺性成正比,所以越是稀缺,价格就越高。那么如果稀缺性强到对你而言仅此一份,你的生命,它的价格该是多少呢?
问题至此似乎陷入了一个僵局,答案似乎只能是一个泛化的“无价”。先不急着下结论,我们来转换思路,看看能否找到破局之解。
现在,死神来了,他来找你谈一笔交易。死神愿意支付你任何数额的货币,来购买你的生命。你可以选择说出一个心怡的价格来达成交易,或者拒绝他的交易。那么此刻,你愿意为你的生命标价几何,抑或严词拒绝死神的交易?
拥有任意数额的财富,这是无数人内心渴望却不可得的。不过当交易的另一端是自己的生命时,财富好像变得不是那么诱人了。如果没有了生命,拥有再多的钱也无从享受嘛。
死神看到了你内心的担忧,他深谙“没有谈不成的交易,只有尚未满足的心”。
“朝闻道,夕死可矣”出自《论语·里仁》一章,对于语者而言,他愿意将自己的生命用于交换“道”,而附加条件就是多一个白天的时间让自己去享受“闻道”后的喜悦与满足。这在本质上,也是一次期许中的价值交换而已。
死神参考古代圣贤的价值交换模式,修改了自己的出价策略,按年来“买”你的剩余生命,每年1000万,你可以“出售”任意年的生命给他,并且死神告诉你,你还拥有80年的生命,并且在你剩余的生命中,你通过自己的努力,也仅能获得1000万的财富。
死神给定了你这一生所能获取财富的最大值,并且愿意支付这么多的货币来按年“购买”你的剩余生命。出售一两年的生命,就可以换得未来78~79年衣食无忧的生活。
有没有一些心动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见仁见智,如果此刻你犹豫了,至少说明此刻的你认同了生命能够用货币来衡量,只是价格是否合适而已。
这样的说法似乎有些过于功利主义,但不可否认的是,只要个体对一样物品拥有完全的处置权,那么它就可以被用作交易(暂不考虑法律),能够被交易的,自然能够用货币去衡量。
只是由于物品对于个体的稀缺程度和重要程度,可能会让个体对这件物品标上一个无穷大的价格。但这个无穷大的价格,可以通过增加附加条件来不断地降低。
那么,如果让你为自己的生命贴上一个价格标签,它的价格是多少?附加条件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