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是一位宝妈,需要专业的育儿知识,点击关注按钮。
对年幼的小孩子讲道理,好比对牛弹琴,几乎无效!
高效亲子沟通逗妈:为什么?
1、小孩子语言能力未成熟,听不懂复杂的道理
我们知道,1-2岁的孩子,他们的母语口语词汇量仅为50-60个。
3岁的孩子平均的母语口语词汇量是200~1000个。
6岁时才达到了3000,仅为成年人母语口语词汇量的三分之一。
由于词汇量的不足,语言能力未成熟,孩子们有时面对一些事情或事物不知如何表达,对一些抽象的话语也不容易理解,阻碍了亲子沟通。
2、小孩子是具体形象思维,不理解抽象的道理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告诉我们,7岁前的孩子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即使在7-12岁的具体运算阶段,孩子们开始摆脱“具体”向“抽象”思维发展,但孩子们的思维还需要有具体事物的支持。
3、小孩子年龄越小,记得越少,忘得越快
几个月的小宝宝在前一秒看到的玩具,一转身就忘记了。
1-2岁的宝宝只能记得几天前出现过的一个玩具。
2-3岁的宝宝只能记得几周以前出现过的玩具。
3-4岁的孩子才记得几个月前出现过的一个玩具。
除此之外,小朋友的记忆建立在“具体事物”上,而不是某个道理或一句话。
高效亲子沟通逗妈:怎么高效让孩子懂道理?
因此,对年幼的小孩子需要用“说故事”的方式来讲道理:
1 逆向法
顺着孩子的意愿去做某事,并加以夸张,使之明白其中害处。
大冬天孩子洗完澡只穿内衣在床上蹦蹦跳跳;
✘ “不穿衣服会着凉”
✔“脱了衣服,钻到睡袋里去学做小袋鼠”
2 换位法
与孩子做游戏,与之互换角色。
孩子在医院里打针哭闹、手脚乱动,让孩子扮演打针的医生,父母模仿不配合的孩子,看孩子会如何表现。
3 偶像法
借用孩子心目中崇拜的偶像——超人,大力水手,奥特曼……
孩子不爱吃蔬菜,对孩子说,“如果是大力水手会如何如何呀?”用孩子心目中的偶像来说事,孩子通常会信服。
4 情景法
给孩子看相关绘本、动画片、电视节目中的情景,可以让小孩子更好地进入故事的角色,体会其中的道理。
高效亲子沟通逗妈:我们不要“太讲道理”
这里我们要注意了:对年龄稍长一些的孩子,不要“太讲道理”。
因为我们的大脑,天生就是“反道理”结构。
“道理”是逻辑思维的产物。
当一个人要运用“逻辑思维”的时候,他首先需要控制情感,冷静下来。
然后将这个“道理”与自己过往的经验和感受进行匹配,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判断,才能确定自己是否接受这个“道理”。
逻辑思维对成人来说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对于大脑发育尚不完善、人生经验有限的孩子,当然更难。
教育不该是一个讲道理的过程,而是一个让孩子体会的过程。
看见了,体会了,理解了,就内化成TA自己的道理了。
而其中,父母的以身作则、亲身示范,则是最好的方式。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便是如此。
他教育孩子时,很少苦口婆心地说要怎么做,而是把要教给孩子的道理,用行动的方式告诉他们。
比如他喜欢读书,每晚7点过后就是他的学习时间。
这个时间段谁都不能打扰,无论天气再炎热、再严寒,也不会成为他无法静心读书的理由。
正因他这种“读书无止境”的观念和行动,日复一日,孩子们耳濡目染,自然也喜欢读书,且个个成就不凡。
想让孩子懂道理,家长就要嘴上少讲道理,行为符合道理,孩子才能明白道理。
关于这点下面这段文字总结得特别到位。
想要孩子好好刷牙?自己去享受刷牙的美妙过程。
想要孩子专心吃饭?自己去享受食物的万千滋味。
想盯着孩子写作业?自己去拿起本书享受阅读。
想要孩子热爱运动?自己下楼去跑两圈。
带着孩子去看见,去感受道理,力量远比讲道理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