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咱们社群,有一位小伙伴遇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一篇本来只需要3分钟就可以完成的演讲,她讲了七八钟还没怎么讲明白,而事实上,她演讲的内容都挺好,但是就是感觉抓不着重点。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呢?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在演讲中有内容,但在布局上抓不着重点的针对性解决方案,也就是“套用结构”。
抓不着重点,是因为我们的内心没有结构的概念,就好比走在一条陌生路上但没有指示牌,所以也就没有了方向感。
套用什么样的结构呢?这个结构便是:故事(现象)+主题+例子+总结=常用好表达。
分别解析一下,故事或者现象,指的是你可以在开篇讲一个小故事,或者某个现象,讲完之后,你从中提炼出一个主题,也就是它带给你怎样的道理和启示,如果经常看《奇葩说》就知道,里面的选手基本每说完一个现象或者某件事情,后面就会附带一个主题,也就是你要表达的这件事情的重点是什么,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
当有了以上的现象或者故事,还配上了主题,这时候就可以结合这个重点意思举出一个贴切的例子,这样就会增加你的说服力,不至于让人听了后,感觉只是空洞的在讲大道理。讲完例子,最后再把这个主题强化总结一番。这样,一段条理清晰结构明确的演讲就出来了。
至于其它多余的内容能省就省,只要保持在你的演讲中,这四个部位都具备,并且条理清晰的一一展开,这对于观众在信息接收的层面,也能比较的轻松。演讲就是这样,不一定非得讲得特别长特别多才叫好,但需要你有重点的展开,并且主题明确,有理有据。
当然,对于演讲的结构,肯定不止这一种,但以上这一种却是非常好用的一种,很多大V公众号文章以及罗胖60秒节目,也经常采用的是这个结构,我们称为它“主题升华式”结构,在演讲时,当我们把所有的内容,比如故事或现象、例子、主题,都已提前准备好,那么就按照这个结构娓娓道来吧,相信你的演讲不会再感觉抓不住重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