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表格时居然写下了2019,涂抹后又重新写下2018,我跑的未免有些快了点。此刻距离2019年还有34天,就好像我一直以为自己今年32岁,没想到这一年马上就要过完了,我才发现不是32,而是33。
过去的每一年,都会在结束时给自己写封信或是一篇年终总结,这个习惯保持了十几年。如果说要对2018年说点儿什么,我反反复复删去又写下,最终定为“感谢”。
就在昨天第十二届郑州教育博客大赛入围终评博客公示出来了,我和我的团队都入围了,且成绩不俗。从一开始冲着奖项而去,到慢慢地只是想有始有终地做好一件事。也是直到此刻,我终于更加地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只要过程竭尽全力,结果总不会太差。
2018年至此刻,粗略统计写了近40万字,我的生活和工作好像并没有因这40余万字而发生什么变化。但是又好像只有我知道,我已经不一样了。我拥有了最纯粹的幸福,我的生活因为喜欢和坚持而变的纯粹了许多。
2018,感谢仍然不肯妥协的自己。
还记得之前写岁末总结时,庆幸一年里有那么几个瞬间,结束一周的慌乱,拉上箱子去了不再计划内的城市。说是换个地方休息,却是吃吃喝喝,熬个大夜,摊在电影院里看个电影,走路走累了,买个喝的能坐上俩小时不动。
现在好像不论去哪里,都能迅速解锁到和这个城市相处的密码。2018年的夏天去了美国,吃了很“欲望都市”的餐厅,去了《爱乐之城》的取景地格里菲斯天文台以及深夜驱车个把小时,被粉色房子的百年冰淇淋店惊艳到。据朋友讲,那是一家每年只有四个月营业时间到百年老店。第五大道上让我最难忘的笑脸是一个喜欢乐高的男孩儿,眼睛放光地抱着自己新买的乐高,坚持不托运,不拆包装,要一路抱到回国。我多想告诉他,孩子,记住此刻这愉快地体验,以后让你开心的东西可能要越来越少了。
留在记忆中想起来仍会嘴角上扬的仿佛都是支离破碎的片段,2018远方在别处,但生活在当下。
2018,感谢对外不停地行走的自己。
你认为多久之前的自己是个傻瓜,这个指数越少,说明你所处的环境就越好。罗振宇在《知识就是力量》中,说觉得一年前的自己挺傻,那么对于他来说,他的傻瓜指数就是1年(12个月)。同理,如果有人从来没觉得以前的自己是个傻瓜,那么,他的傻瓜指数就是一生。
依这样的说法,如果我说我常常都觉得自己像个傻瓜,会不会有骄傲的嫌疑。上一秒钟刚刚讲过的话,下一秒钟便会觉得自己像个傻瓜。无论是站在2018的岁末还是站在一天结束的此刻往回看,我都觉得自己无知的像个傻瓜。为自己说错的话,做错的事,没有读到的书……
因为常常觉得自己是个傻瓜,所以变得格外地不忍浪费时间。所以无比地抗拒接收无效信息,职业病也越来越专业,一聊到学生,话根本停不下来。一回到生活,迅速切换,大脑迅速给出信号。遇上有趣的人,争分夺秒地插话,用好友地话讲,你一个人说单口相声呢?遇上无效的信息,无论多么努力,目光都有些涣散。
想要的生活越来越清晰,对时间的利用也越来越精细。或者说时间倏忽而过,而想做的事情一桩桩一件件还都待未完成。这样的感觉比新年的脚步还让人感到急促。
“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2018,我时常在心里将这句话念给自己听。我是个后知后觉地人,30多岁想学的东西比十三岁时还要多。
自律不是苦行僧似的自虐,或者含泪咬牙地坚持,只是因为我深知任何微小的自律行动,都会照亮我再普通不过地一生。
2018,感谢对内不断认知地自己。
毛不易在歌里写道,“像我这样优秀的人,本该灿烂过一生。怎么二十多年到头来,还在人海里浮沉。”
《这个杀手不太冷》中有句台词是,“人生总是那么痛苦吗?还是只有小时候是这样? 总是如此。”
以前觉得年年岁岁,平淡无奇才是常态。后来啊,发现无论是和过去的自己决裂还是和解,都是一个人生命中最波澜壮阔的成长。
2018,岁月未尽,感谢一切尚有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