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的相声界,可以说已经达到历史空前的高度,每年各种小剧场和各种商演不间断的在中华大地上如火如荼的举办。
现如今相声能发展成这样,能有这样空前的盛况,也是多少年前的相声老前辈们所不敢想象的。
不过,能有这样的盛况,用郭德纲的话说,都是观众,也就是他的衣食父母们给的,也是祖师爷赏饭吃!
相声,最起初是来源于民间的一种地摊式语言艺术形式,最早以前能形成相声的初步形态的时候,应该是清朝末年时期。
但是,可能是为了维护行业众艺人的体面,演员们就将东方朔供为自己的师祖。
在有了这种独特的艺术的形式之后,相声也就有了一代一代的传承,一代一代的师徒关系开始往后流传!
最早的师徒受教,都是口传心授,师父都在用心的教,学生也是在用心的学习。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学习发扬,去糙存精,才有了现在相声空前的盛世!
可是,经过百年的的师徒传承这种形式,慢慢的,师徒关系也不会是最原始的授教和学艺了。
徒弟漂泊远方拜师,不会再是为了向师父学艺,从而继承发扬下去这门手艺,而是为了获得更高的个人名气,从而获得更多的利益。
这样的现象,到后来更是层出不穷,用老郭后来的话形容,相声这门艺术,是最容易的不过也是最难的,人人只要有张嘴就可以学会,你想要说怎么都能说,入门的时候是极其的简单,但是要想有更高的造诣就得在之后更加的努力。
但是,有好多的门徒在拜师入门后发现,以现在的盛况只要学会简简单单的几句就可以很好的混下去了,所以很多人得到一些小成就之后就不再想着怎么样去努力提升自己的个人积累。
现在的相声盛况之前,有一段相声的低落期,甚至相声这门艺术形式差点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
有名气的人不会说,连最基本的基本功都不会,靠着身后的某些东西就可以一步登天,会说的人没名气,再会说也没有可出头的机会。
这就是当时那个年代,相声的状况,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想到了德云社郭德纲,郭德纲就是当时那些没有名气的相声艺人当中的佼佼者。
无独有偶,还有一位没名分的演员,也是极其努力,最后在电视剧上面取得了不可限量的成就,最后使自己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观众的认可!这位就是著名的相声演员,杨议,也是头几年最火爆的电视剧《杨光的快乐生活》当中的导演和主演!
杨议刚出生的时候,幼年时期父亲杨少华给他起名“杨仪”,开始上小学后他给自己改名“杨义”,成年很久以后自己又改成了“杨议”。
他从4岁开始就跟着父亲学相声,80年代开始一点一点的出去演出,“吉他相声”大受欢迎。
90年代以后,他获得过首届侯宝林金像奖电视相声大奖赛冠军、央视首届全国相声大奖赛冠军。可以说获得的成就特别多。
有一次,杨议在缅怀侯耀文先生的座谈会上,杨议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相声界当时存在的这个弊病。
杨议当时情绪非常激动的讲到:“我们今天很多同行都顶着相声演员这个名号到处招摇撞骗,但是却从来没坐过科,也没好好练过基本功,甚至都不会基本功,那哪儿行啊?”
看了一圈座谈会的众人,杨议接着说道:“一个个的都说爱相声,但是你到底会什么?老祖宗留下的你学会了多少?新的相声你又创作了多少?啥都不会,啥都没有,那就甭干这个。天天都弄一大帮人,看起来都挺热闹,但啥都没提升有什么用啊?要是这样下去,相声不就完了吗?”
最后杨议说到:“只知道谁有名拜谁,没有用!你不上台磨去,那活怎么能瓷实?练功练功练功,基本功基本功基本功!没那个甭说相声!辈排的都挺清楚,活在哪呢?”
据悉,当时在场的基本全都是主流相声界的艺人,杨议在大声说这些的时候,其中很多人脸色都变的很难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