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读书能否实现社交?

随着手机的普及,人们对数字化阅读需求越来越大。
  据《中国城市阅读指数研究报告》称,2014年我国成年人人均阅读纸质图书4.56本,与2013年的4.77本相比,略有减少,远低于韩国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以色列64本的水平。我国人均每天读书时长18.76分钟,成年国民阅读率58%,与往年基本持平;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58.1%,较2013年上升了8个百分点;日均看手机阅读时长首次超过半小时。2015年数字阅读规模预期将超百亿,五年内市值增长超十倍。
  在这种规模快速增长下,巨头企业们也按捺不住,纷纷进入市场,在今年年初内测的微信读书也在半年后正式上线,试图想通过社交来促进大家进行阅读。
  
  也许有人好奇,既然微信要出阅读软件,为什么不直接在微信里直接加入一个阅读功能。
  原因应该是:这样做,微信貌似更加重。
  现在的微信已经够重了,除了社交,理财、打车、电影、购物、吃喝玩乐等等业务齐聚微信。
  而且读书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我想很多小伙伴有过这样的经历,在阅读百读社公众号文章的时候,有人发来信息,这时候是继续看完呢?还是先回复信息再继续看?如果回复又要重新打开文章,接着又来了信息,然后你就开始进入无限循环打开、关闭、回复的节奏中。
  
  一直以来,只有竞争才能生存深深影响着我们,以至于在生活中,无论是穿的还是吃的,人们都在不断攀比,仿佛稍比别人差就会被瞧不起。
  微信读书也是:
  阅读应该是一个人的事,它和跑步运动不一样,不能成群结队边畅谈边看,更加不能借此做一个排行榜。
  读书就像学习,读书就是通过别人的眼睛来感受不一样的世界,从中得到感悟,但如果读书是为了让自己在排行榜上得到好的名次那有什么意义?
  从阅读那一刻开始,你就想着我要多读,泡的时间越长,名次越靠前,别人就觉得我越用功、越刻苦学习,而在背后用心看书的人,发现自己很认真看书却排名垫底,想想都感觉失落。
  
  圈子有多大,认知范围就有多广。微信读书也一样,你的圈子决定着你读书的认知范围。
  打开微信读书,有一个“想法”的功能,你的好友可以把阅读过程中看到有感触的段落,分享到“想法”,让其他人也能感受到这本书的乐趣。

但弊端就是,如果你朋友里面只有10个人使用微信读书,那你就徘徊在这10个人之中,如果有100个人使用微信读书,那你就徘徊在100个人之中。
  相比起其他阅读软件,微信读书无形之中等于给自己加了一把枷锁,不能接触更多的圈子,不能了解到更多的人对这本书不同的见解。
  既然提倡从“一个人的孤单”变为“一群人的交流”,那么就不能把阅读的局限在微信好友,不然这和“读书版微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
  
 电子书可以卖这么贵,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腾讯出的软件的都是定位社交,这次微信读书也一样。
  如果微信读书成功了,接下来的会不会接入大众点评和聚会功能。
  用户可以按照地区选择举办线下读书聚会,通过大众点评预约咖啡店或者餐厅,最后就解决了大家局限在线上读书的情况?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社交红利阅读笔记 书名:社交红利(修订升级版) 作者:徐志斌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正文前笔记: 推荐序1摘要 社交...
    凫水阅读 9,056评论 4 26
  • Android 自定义View的各种姿势1 Activity的显示之ViewRootImpl详解 Activity...
    passiontim阅读 173,746评论 25 709
  • 《幸福的方法》 三大不幸 1.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感觉到幸福的人却很少。有人以为不劳而获、一劳永逸是最幸福的事情。...
    未了之心阅读 95评论 2 2
  • 人生的孤独感,其实可以在书中寻找自己的相同境况的人,这样的孤独感会减少。红楼梦虽然是小说,离现代已经有很久远,但我...
    思思培阅读 167评论 0 0
  • -1- 有些人为现状焦虑,又没有毅力践行决心去改变自己。三分钟热度,时常憎恶自己的不争气,坚持最多的事情就是坚持不...
    子豪同学c阅读 218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