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带孩子出行,去逛公园、景区,或者乘坐火车、飞机,也经常碰到孩子在公共场合哭闹的情况,家长经常会马上劝阻甚至制止,但不是每次都奏效,随之而来的是旁观者的批评的眼神。
父母总要迅速制止孩子哭闹,或是允诺孩子购买玩具,或是严词喝止,但效果可能都不是很好,因为父母可能没找到孩子哭闹背后的真正原因——缺乏掌控感。
掌控感是指个人能够对周围世界施加影响的感觉,包括人和物,比如孩子可以通过哭声互换母亲的拥抱,或者通过开关控制灯光都是掌控的结果。
孩子缺乏掌控感有什么表现
1.自尊心降低
在孩子早期的成长过程中,自尊心的建立往往需要通过控制来完成,包括控制自己的身体和想法,控制物品和他人等等。当孩子想要控制一些东西或者人,结果却没能成功时,孩子就会表现出诸如哭泣、发脾气等等行为,这些都会让孩子感觉局面不可控,导致孩子自尊心丧失。
北京师范大学曾做过一项调查,发现相比掌控感高的学生,掌控感比较低的学生,消极情绪更明显,幸福指数也随之下降。
2.缺少安全感,产生焦虑情绪
孩子进入一个陌生环境,很多事情和人都不受自己的掌控时,也会表现出焦躁不安的情况。陌生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通过焦虑情绪来宣泄不安,并以此向父母求助。
3.形成“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的概念是由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提出的,指的是现实不一定是无助的,但动物学会了无助的状态,即便能改变,也不去尝试了。
当孩子缺乏掌控的时候,很可能会面对自己的行为无法得到期望的回应,出现无助的局面,结果就会产生“习得性无助”,导致孩子不再愿意尝试。
4.产生拖延等行为
当孩子无法对自己的行为和结果进行掌控的时候,会感觉缺少主动权,很多行为就会不自觉地停止或者拖延,以期避免或者延迟面对结果的局面。
为什么孩子会缺乏掌控感
1.父母陪伴缺失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陪伴作用非常明显,当孩子缺少父母陪伴的时候,孩子的行为无法获得父母的关注,也无法获得来自父母的回应,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自己的行为和面临的局面缺乏掌控感。
2.缺乏面对陌生环境的能力
当孩子进入陌生环境之后,如果缺乏面对陌生环境的能力,就无法融入环境,产生恐惧心理,感觉“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丧失掌控感。
3.对世界的认知不足
孩子还小的时候,对于很多事情都缺少正确的认知,就会产生自己在这种环境中无法获得安全感的心理,这也是缺乏掌控感的结果。
比如孩子怕黑、害怕抽水马桶的声音,不愿一个人呆在房间里,害怕医生等等,都是因为他们对于这些事、人缺少应有的认知,缺乏掌控感产生恐惧心理。
父母该如何培养孩子掌控感
对于增强孩子的掌控感,父母需要尽可能多地让孩子了解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律,然而学习的过程是缓慢进行的,除了增强知识的积累,还有哪些是父母力所能及有很快见效的呢?
1.父母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和呵护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的陪伴对孩子建立掌控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幼儿园之前的小孩子而言,掌控感的练习亟需父母的配合。
当孩子第一次学会一个新动作,或者第一次喊出爸爸妈妈,第一次用自己的小手搭建了一个小积木时,孩子就积累了一定的掌控感,而这种掌控感尤其需要得到来自父母的肯定与赞许,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在之后的练习和成长过程中不断尝试进步。
2.培养孩子对时间的掌控能力
很多父母可能很困惑,对于孩子而言,并没有时间的概念,经常拖拉,到底怎么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呢?
其实,孩子在十岁之前对时间的概念都很模糊,这是成长本身的限制,所以父母想要培养孩子时间方面的掌控感就需要慢慢开始。
在孩子七八岁时,父母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孩子做顺序排列,把几件事情放在一起,让孩子排列出先后顺序;等到孩子对此熟悉之后,慢慢地在培养孩子记录每次大概用多长时间,逐步细化到时间的管控上,帮助孩子慢慢养成对时间的掌控感。
3.培养孩子对陌生场合的掌控感
孩子进入一个陌生的场合,内心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恐惧,所以父母应该培养孩子对空间的掌控感。
进入陌生场合,父母可以先带领孩子四处转转,看看每个地方都有什么特点,都有哪些地方,每个地方有什么样的人或物,这些人都在干什么……
如果进入的是一个熟悉的场合,父母也可以让孩子观察这个地方跟过去有什么区别,有没有陌生人,大家有没有做跟以前不一样的事情等等。
当孩子对这个环境里的事情有了大致的了解之后,他们就会在内心建立起掌控感,就不会再慌张。
掌控感对很多父母都非常重要,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工作内容在自己掌控之中,希望自己有能力应对面临的困难,而我们对于陌生事物、缺乏掌控感的东西也会表现出慌乱和焦虑,但我们有能力通过不但了解细节来掌控信息,减少困惑和焦虑。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帮助孩子增强掌控感,减少焦虑,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学会掌控的方法,让孩子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有更多的应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