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己过,秋意渐浓,称着假期的空闲,携家人到曹妃甸赶海去。
头几天就提前准备好工具,小铁铲,三角勾,水桶,和几个网袋。选日期,看潮汐表,测定涨落潮时差。准备充足,乘车而行,走京哈转承曹公路,一路顺风 ,看公路边潮气渐浓,成梯田状的盐场,远处海鸥低翔,海岸线迎面而来。
选择在青龙大桥处停车,十点多钟海水正缓缓退潮,只半个时刻,一片浅滩在白水间呈现,随着海水的消退,小虾小螃蟹青蛤花蛤,遗留在浅滩之上,来不及追赶退潮的海水,逃窜似的一头钻进细沙里,身体隐藏了,浅丘上却留下钻过的沙孔,大的小的在细沙白水间隐现,寻孔开挖,三尺叉和小铁铲齐上阵,只一尺多深,小生灵愣头愣脑不知所措,茫然间成为笼中之物。
浅滩很开阔,不多时,三五成群,挖蛤的,游玩的,以及本地戴着斗蓬,蒙着遮阳纱的妇女,身执专业设备,猫着腰身,四处搜挖着,动作娴熟,一看就是附近村屯赶海之人,闲时挖点海货,到集市或路边售卖,用以贴补家用。
挖过浅滩的小海鲜,浅海退去,小生物也渐渐隐没稀落。我们绕过浅滩到大桥桥墩下,一溜的巨石林立,从被海水淹没的石头底部,绿藻盘结,侧面是成片成堆的生蚝,象密密麻麻的碎石,长在巨石之上,不细瞧,还就以为是巨石长出的毛刺,白褐相间,融为一体。用三尺钩轻轻敲,一颗颗,有小有大的抿着嘴的生蚝。敲敲打打,象个勤快的铁匠,一会儿时辰,两个网袋积满了大大小小的生蚝,抡起来一二十斤。
看着水桶的青蛤小蟹,网袋状如石块的生蛀,收获感十足,远望桥边人头攒动,招呼家人收网喽,看看涌动的海水,收拾工具打道回府,望着渐行渐远的海岸线,海鸥仍然盘旋在目光所及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