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用了20天时间,一起完成了这本《有书·阅读方法论》。
在不熟悉我的人看来,对于阅读是一个非常矛盾的人。
一方面遇见有价值的书籍,特别是经典,我愿意投入大量时间和经历去研究,剖析它们的源头,为什么会处在这个位置,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造成过什么影响;
另外一方面,我不会情绪化地把它们奉入神龛,过高地瞻仰、过度地探寻它们的现实意义。
说高一点,它们为我一生奠定了四块动力基石假设,说低一点,它们只是我丈量世界的工具。
一、囧囧阅读方法论
每个人的具体的阅读方法论,都不尽相同。我个人的阅读方法论则几乎始终如一:
从感兴趣的地方切入
用兴趣扎住根基
描绘出这个领域地图的基础模型
慢慢深入或者占领下一个领域
在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不要给自己设置价值观、不要自己选边站,同时也不要让情绪左右你的思想。
这很难,它需要耗费我们大量的力气,但是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我们在发刊词中提出的那个哲学问题:“我们从何而来,我们身处何地,我们将通往何方……”
尽管知道这些,大多数人并不会羡慕,因为在知识的海洋里,我们仅仅是一滴水,尽管这一滴水,可以无限大,但是在海洋面前,依然是一粒微小的尘埃。
我们不可自大,但也不必畏惧。所有的源头的建立,都要从做开始,至少你要开始读,才能介入到这片海洋。
兴趣和利益为你在行舟添砖加瓦,好奇心帮助规划航线,重要的是你这艘求知之船的船长,只有你才能决定它的方向。
其实,我们之前所有讨论的阅读也只是狭义上的阅读,无论是谁,是不是在读书,每个人每天每时每刻都在阅读,通过不同形式的阅读。
眼睛观察身边的事物,耳朵聆听周遭的声音,双手触摸世界的感觉,大脑涌出无限的回忆。
我们的人生也不应该局限于书本,更多的时间是用来体会这本无字的人生之书。但无论是什么样方式的阅读或者生活,之前我们说过的四块动力基石和以下几个底层逻辑都显得额外重要。
二、重要底层逻辑
1.对任何事情,任何观点,都不要急着否定
越是否定,潜意识就越会收罗各种证据加强你的否定,也就为你的认知关闭了一扇窗口。
2.任何情况下是非都不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因素,而是辅助我们判断的工具
一个人,一件事,一个观点是好还是坏,并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明白与他们站不站在一起,对我们的短期、长期发展,各会有什么样影响。
从小,我们都被教育要分辨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坏人哪怕做了好事,都是心怀鬼胎,另有所图;而好人和英雄哪怕是做了坏事,都是奸人陷害。
而这些,除了能激发我们的英雄情绪和历史的部分框架,对于我们而言几乎毫无帮助。
3.养成“辩证性思维”
这里的辩证性思维并非指我们对一件事情“三七开”,七分是好的三分是坏的。如此的话,依然是关于是非的判断,无法帮我们走出思维陷阱。
“辩证性思维”在这里指的是什么?其实,就是一个问题的分解过程。将所有逻辑上能够自洽的观点,以及它的底层逻辑从一个具体的事物中剥离开来。
根据不同的情况重构,以摆脱身边的环境、对以往经验的依赖,又能形成自己真正坚守的“正道”和原则。
三、阅读的意义
1.满足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
概括来说,人有两种需求,一种是物质追求,一种是精神追求。能同时满足这两种追求的并不多,而阅读和写作恰好是置身其中。
2.找到生命的意义
随着阅读的书越来越多,对这个世界所有未知的一切就越来越好奇,这种好奇心带我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
我知道,也许没有人能将自己的知识航线布满海洋,不过没关系——明天我们跑得更快一点,把胳臂伸得更远一点,我们奋力向前行……
就像无数先贤发出的那一声怒吼一般:让我们试试看,在太阳将我们翅膀上的蜡融化殆尽之前,我们到底能飞多高。
- E N D -
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