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说话,也许你会说,谁不会说啊?上至90岁的老人,下至呀呀学语的婴儿。
只要不是傻子,哑巴,一般正常的人都会说话。
但是如何把话说话好,说巧,就是一门大学问?
古人云:“话有三说,巧者为妙!”
同样的一句话,从不同人的嘴里出来,就不一样。反映出不同人的智商和情商的高低不同。
人都好面子,人都喜欢和那些情商高的人讲话做事。
我们与别人打交道,特别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要三思而后说,不要抢着说。
俗语“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说一句善意、理解人的话能够给人带去温暖;而充满恶意的伤人话语,即便是处在酷暑夏日,也能如冰峰利剑,刺伤人心。
所以,懂得谨言慎行的人,往往比他人多了一份谨慎和尊重。
也会让更多的人愿意去和他打交道,沟通交流的过程,不仅能避免掉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还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影帝黄渤,被称为娱乐圈的天花板。
有一次在金马奖,搭档嘲笑他穿睡衣来的,而其他人都穿地很隆重。
黄渤立刻马上笑盈盈地说:“去别人家里做客那有穿睡衣的,我年年来金马奖,已经把金马奖当成自己的家了,在自己家里当然要穿睡衣了!”
黄渤的高情商就体现出来了,赢得台下的一片掌声,顺便收获了更多的粉丝,不但是影帝,而且情商还这么高。
黄渤去鲁豫有约,鲁豫为难黄渤说:“黄渤,你今天怎么没有穿裙子?”
黄渤立刻笑着说:“我怕穿裙子会和鲁豫你撞衫,所以没有穿裙子!”
黄渤幽默风趣的话,引得及鲁豫现场的观众哈哈大笑,巧妙化解尴尬扳回一局。
鲁豫又问黄渤:“你现在火吗?”
黄渤笑着说:“因为我火了,才能来上鲁豫有约的节目!”
又迎来现场雷鸣般的掌声,会说话太重要了。
还有像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就是特别会讲话的典范。
外国记者不怀好意问周总理:“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呢?”
周总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之后,某次国际会议期间,周总理与美国外长相遇,周总理主动向对方伸手,但对方却傲慢地抱起手来拒绝握手,令人尴尬。
周总理笑着说:“在朝鲜,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一伸手,你们美国兵就往后退,这个毛病怎么也传染到你身上了呢?”
看看我的周总理太厉害了,他这种幽默风趣的话语,巧妙地化解尴尬,顺便给对方一击,同时有让对方找不出话语的不妥之处。
我国古代能言善辩的人很多,春秋末期的晏子,我们都学过《晏子使楚》的故事:
春秋末期,齐王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仗着自己国力强盛,想显示楚国的威风,三次借机侮辱晏子,晏子用辞令巧妙回击楚王,最终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
所以如何巧妙的用语言,化解尴尬,化解矛盾,化解危机,也就是如何会说话是一门非常大的学问。
需要多读,多看,多想,多思,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