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公司早在2014年就已经开始进行短视频的创作了,只不过之前两年时间我们
一直在走传统媒体的路线,包括我本人,之前也是在电视台从事传统媒体的工
作。
后来随着大势所趋,我们开始加入新媒体的行列,大家也都知道2016年开始到
2017年的现在是短视频的风口。
之前我们做《关东微喜剧》主要依靠电视台进行版权交易,在东北三省大概有210
个电视台合作。
但从去年开始,电视台受网络的冲击非常大,开始走下坡路,因此我们就调转船
头,投入新媒体,尽管我们之前也在做新媒体这一块,但并不像现在这么专注。
走到现在,短视频进入一个顶峰时期,我们目前也正在积极紧张地加入短视频创
作当中。
其实我认为,在今日头条这么好的一个平台支撑下,作者也好,运营者也好,都
应该充分利用平台的资源。
就我来看,今日头条是目前经营短视频最好的平台之一。因为首先它在推荐机制
上是和其他平台不一样的,
�
,可以将我们创作的内
容精准地分发给喜欢我们内容的用户面前。
其实每个作者都可以在后台看到粉丝的属性分析,包括地域、年龄段等;也包括
视频播放的时长等等。
现在是一个碎片化的信息时代,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导致大家很难会投入时间
去看一些很长的东西,今日头条上就有很多作者将电视剧和电影剪辑成一些短小
的片段,也很受欢迎,它们的点击量和播放量也很不错,这也证明了
尽管大家创作的领域各有不同,但运营方法上大体是一致的,
对我们自己的头条号来说,粉丝主力在18-40岁之间。
其实我们这些做传统媒体的人转向互联网其实是面临着一些困难的:我们的内容
最初是面向电视打造的,所以刚开始发布在网上的时候效果并不是很好,包括内
容长短、剧情结构、还有题材都偏向于传统。
因为之前在电视播放时,条条框框比较多,而且电视面向的观众人群人群年龄普
遍比较大,这样定制出的内容放在网上,刚开始肯定是不受欢迎的。于是去年开
始,我们内部做了大调整,完全放弃之前专供电视的内容,专心做互联网。
初期,我们对网上观众到底喜欢什么内容并不明确,于是就根据今日头条后台的
数据来分析用户喜欢什么内容,粉丝年龄分布是怎样的,演员的年龄段是怎样,
我们的故事在平台是怎样被划分和推荐,通过这些来做内容的调整。
其实头条在标题上要求还是比较严格的,对标题党和媚俗的标题打击也比较厉
害。
不光是今日头条,我们的内容也会在全网的其他平台发布,在标题上,我觉得优
化还是很重要的。因为它是引流的第一步,用户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你的标题和封
面,它们起到了最初的引流作用。
不做标题
党,那么
�
。
,如果推荐的人群中有50%都会点开
你的内容,那接下来的分发就会越来越多,但是如果点开率只在10%,之后的推荐
就会变少。
内容是需要这两样来支撑的。
在每周的新榜短视频排名中,我们的内容为什么总是不能位列前排呢?同样是40
万的点击,我们的内容可能只有100多条评论,但是对方在评论和转发上的量,几
乎是我们的10倍,这就是差距。
因为在今日头条上的排名,不是点击量高就会排在最前,还需要考核你的粉丝是
否真的看进去了内容,评论和转发的数据也是很关键的。
我们做自媒体最想要的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希望可以有一些固定的人群观看我们
的内容。
传统电视节目注重收视率,在互联网上我们看点击量和转载评论量,这些都证明
了你的粉丝黏着度。
尤其是头条最近推出了私信功能,它可以让作者接受粉丝留言,运营者也可以给
粉丝发送留言提醒。这样,在拉近了作者和粉丝的距离后,就能大大提高粉丝的
阅读转化率。
而且头条上粉丝阅读还会有三倍的收益,直接关系到作者的变现。设想我们已有
的20多万的粉丝都参与转载和点赞中,这个量会非常惊人。
另外我们在标题和封面的引流上,也可以利用新闻思维来优化,因为它会让你的
主题更加鲜明。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今天刷爆我们朋友圈的一条新华社短新闻,言简意赅的
十几个字就说清了一件事,而且小编的逗比回复也很是讨巧,短短的十几分钟
内,阅读量就突破了10w+。
这就是新媒体借助新闻思维,它可以让我们的标题和内容更直观和鲜明。同时在
表达上还要更加时尚化。
我查看新华社那则消息时,发现小编的评论其实就是为了引导更多的人参与到评
论中。
通过简明扼要地说明一件事,阅读量上来了,同时因为小编的幽默机智,评论数
也大大增加。
对于短视频来说,除了标题,还有简介,它可以概括内容的特色和重点,最好能
够在简介中引导粉丝进行互动,这样的简介就做活了。
另一个引流的地方就是标签,
这样才能引导系统更有效地提取关键词进行推荐。
另外,
�
,最好是名词,
,比如有的作
者会给自己的节目做变声,这就是他节目的符号,这样大家就能很容易记住他。
这就是我们之前说的社交属性和分享价值,在很多人眼里,网络节目很垃圾很低
俗,这样的现象的确存在。但是真正能够打动人心的内容一定是有情感、有情怀
的内容。
现在做短视频自媒体,不论在设备还是成员这一块,投入都是很大的。怎么最大
程度地收回成本,获得利益,也是我们需要探究的。
大家说变现很困难,很多平台流量的补助无法承担视频制作的成本。
我们《关东微喜剧》是公司投资,之前和电视台也有版权合作,有一定的收益。
但是对于很多网剧制作者来说并没有这部分收入,而且随着我们自己向自媒体的
转型,也开始更多地思考变现形式。
首先,分发平台的流量分成是最基本的收入,当然这些无法支撑拍摄和运营成
本。
更好一些的短视频可能还会获得投资。
对我们自己来说,可能会植入一些广告,而且公司旗下有一些签约艺人,他们可
以参与直播,这样就实现了流量和粉丝的互相带动。
这是我们目前看到的变现渠道。但是
。
内容在全平台分发时,曝光度是一个硬性要求,没有曝光,就无法引来广告植
入,也没办法保证广告的可见度。
不管是哪个垂直领域的内容,都需要专注地做,打造出一个爆款,让它带给你大
批的流量,这样接下来的路才会更好走。
对我们公司来说,量产也是一个面临的挑战,目前我们节目储量大概有3000条,
但是不一定每一条都适合网上平台的分发。我们剧组也会分阶段继续拍摄和总结
播放效果。
短视频创作本身就很灵活,每更新一段时间大家就会做下总结,然后再进入下一
个阶段的创作。
现在每天有这么多碎片化信息,各种形式更新频率非常高,想要你的东西站稳市
场,就要保证更新量和更新时间。
我们目前是保证每日两次的更新,上午和下午各一次。这就要你
。其实说起来大概就是早晨起床吃早饭、上班路上、午休和下班路
上这几个时间。
你的内容适合什么时间段,粉丝的阅读习惯是怎样的,可以通过分析这些问题将
节目推出去。
不论PGC还是UGC的创作者,都需要在自己的领域内做到专注,我近期一直在关注
新榜的排行,“第一军情”在头条号中接连几天都蝉联榜单冠军,此前第一军情
的老师也曾在头条易和大家做过分享。
我认为他就是在自己的领域内做到了专注,你只有在自己的领域内更加专注,随
着内容质量不断提高,才能慢慢让更多人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