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铃”一声,是硬币掉落地面的声音。
“钱,有人带钱了!”同学们也听到了声音,每个人都抬起了头四处询问。同学们有这样强烈的反应是因为班级明确规定,是不可以将钱带入教室。而这次带钱的是小A,他也自觉把1块硬币交到了我手里。
收来的钱我都会联系家长,放在保安室让家长有空拿回去。当我按照惯例给小A的妈妈发了信息,过了一会儿,突然收到了家长一条60秒的语音,我很疑惑一件小事情,需要家长发那么长的语音吗?当我打开语音正准备听,家长又弹过来3.4条5.60秒的语音。
听完了家长的话,原来是前几天班级小B同学在校门口小摊上买了火鸡面吃,小A看到了特别想吃,于是请求小B给他吃上几口,可是小B不答应。小A为了能吃上火鸡面,像小B保证之后会给他10元的补偿,于是就这样终于吃上了心心念念的零食。
但是10块钱从哪里拿,小A就把主意打到了家长的钱袋子,从家里偷偷地拿了100元钱,准备兑现自己的承诺。因为丢失的金额巨大,马上就被父母发现并问出了实情。
1元硬币竟然引出了100元的“案件”,从一件小事也反应出小A对金钱没有概念,同时侧面也能看出孩子对待人际交往缺少技巧。
当孩子特别想要同伴的某样东西时,他第一反应是选择金钱交易,是否在平时的人际交往中缺少了与同伴关系进行维护?
在日常观察中,小A是敏感儿童。与周遭相处,他所有的反应机制是对抗和反击,他认为所有人都在欺负他,同时他又渴望变强,被大家关注和认可。
而我们知道,任何一段关系都是相互的。尤其是同伴之间的相处,我们改变不了别人,就只能改变自己的处理方式。例如,小A的面对此类情况,是否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先向同伴释放善意?在面对真实问题时,是否可以巧妙地运用等价值的实物进行交换?又或者,和同伴表达相互“请客”的方式?
小事情,大学问。学会人际交往是一辈子学习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