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明朝那些事儿3> 当年明月 著

01  文官集团

自唐朝以来,科举造就了许多文官,并确定了文官制度。历经几百年,这一制度终于在明朝开花结果,培养出了一个副产品。那些凭借着科举考试跃上龙门的精英们通过同乡、同门、同事的关系结成了一个无比巨大的实力集团——文官集团。

文官集团特点如下:

一、饱读诗书,特别是理学、整日研习所谓圣贤之道;

二、坚持宽于律己,严于待人的原则,以圣人的标准来要求别人(一部分);

三、擅长骂人,掐架,帮派斗争。

座右铭:打死不要紧,青史留名在。

要说明的是,这不过是文官集团的一般特征,实际上,也有很大一部分的优秀文官是严于律己的。

02  皇权有哪些

(1)票拟

票拟,也称为条旨,指的是大臣草拟对各种奏章的处理意见,并将这些意见附于奏章之上,送给皇帝御览。

(2)批红

所有经过票拟的奏章只有经过皇帝的批示,才可以实施。

由于皇帝用于批示的是红笔,所以皇帝的这一权利被称为“批红”。

至此,到明宣宗时,皇帝的权力被正式分为了“票拟”和“批红”两大部分,朱元璋做梦也不会想到,仅仅过了不到三十年,他苦心经营的政治体系就被轻易地击破并改动。

而明宣宗设置内书堂教内宦读书的目的是——培养宦官对抗文官集团。

03  于谦之死

徐有贞杀于谦计策——“不杀于谦,此举无名”。

“虽无显迹,意有之”。

“莫须有”杀掉了岳飞,“意欲”杀掉了于谦。

所谓“夺门之变”是一场政变,并没有正当的名义,而徐有贞所说,于谦等大臣都是准备立外藩王为帝的 ,是反对朱祁镇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杀掉于谦,树立一个阴谋集团的典型,向举国上下表明自己行为的被迫性和正义性 ,“夺门之变”的合法性就不复存在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