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主表,为一身之外藩,总六经而统荣卫。凡外因百病之袭人,必先于表。表气壮,则卫固荣守,邪由何入!经曰:虽有大风苛毒,勿之能害是也。若表气虚,则荣卫之气不能御外,故邪得而乘之。经曰:虚邪不能独伤人,必因身形之虚而后客之也。
卫,阳也。荣,阴也。风,阳邪也。寒,阴邪也。邪之害人,各从其类,故中风则卫受之,伤寒则荣受之。卫分受邪,则有汗为虚邪,桂枝证也。荣分受邪,则无汗为实邪,麻黄证也。荣卫俱受邪,均无汗,皆为实邪,大青龙证也。大纲三法,用之得当,其邪立解,用违其法,变病百出。缘风为百病之长,故以风中卫列为上篇,寒伤荣与风寒两伤,列为中、下二篇。其条目俱详于本篇之下,俾读者开卷了然,有所遵循也。
本章主要讨论太阳病的临床表现,证候类型及其治疗。
太阳,指足太阳膀胱经与手太阳小肠经而言。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呲,上额,交頂,络脑,下项,挟脊抵腰,络肾属膀胱。体现主人体一身之表。故以太陽命病,意在反映人体皮毛、腠理等浅表層受邪发病的特点。由于肺合皮毛,所以太阳病与手太阴经肺的病变,也就有密切的关系。
太阳病,是人体感受外邪,正邪交争于人体浅表出现的病证,为外感病的初期。故《伤寒论》把太阳病列为六经证治的第一阶段。
由于“表”是人体防卫病邪的第一道屏障,其卫外功能的强弱,决定于卫气的盛衰和营卫的协调,故后世有“太陽统摄营卫,主一身之表,抗御病邪侵袭,故为六经藩篱”之说。
张仲景把太阳病的基本特点概括为“脉浮,頭项强痛而恶寒。”其病机是卫外不固,营卫不调,卫陽浮盛于外以抗邪,同时为風寒外邪郁遏,并太陽经氣不利。由于病人的体质强弱不同,感受外邪有輕有重,其病情轻重有别,病理变化亦各有特点,所以太陽病本证有三种证候类型。其一,以发热、汗出、恶風,脉浮缓为基本表现。病机特点是营卫不调,卫强营弱,称为太陽中风证。其二,以恶寒、无汗,脉浮紧为基本表现,病机特点是外邪属表,卫陽被遏,营隂郁滞。称为太陽傷寒证。其三,是患表证日久,不得汗解,以发热恶寒呈阵发性为表现特点的風寒表证,称表郁轻证。
太陽表证虽然比较轻浅,但若失治,或治不得法,甚或误治,每致表邪不解又兼其它证候;或表证虽罢而出现新的病证,即出现各种各样的兼变病证。《伤寒论》的太阳病篇有较多的内容论述兼变证。变证已不属于太陽病,把其列于太陽病章,提示太陽病具有复杂多变的另一面,和仲景强调对表证早期正确治疗的思想,值得认真体会。
某些病证的早期,可能出现一些类似太阳病的表现,而其实不是太阳病。如十枣湯证、瓜蒂散证等,称其为太阳病类似证,应注意与太阳病相鉴别。
太阳病本证的治疗原则是辛温解表。太阳中风证治以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方用桂枝汤。太陽伤寒证治以辛温发汗,宣肺平喘。方用麻黄汤。表郁轻证治以辛温小发其汗,方如桂枝麻黄各半湯。
太陽病兼证的治疗原则是在主治方中随证进行加减。对于变证则应根据变化了的病情,重新辨证,然后依证定法选方,即“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原文】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
【注】本条提出了太阳病的基本脉证作为太阳病的提纲。
【词解】頭项强痛:即头痛项强。强,音疆。强硬不柔和。项强,就是指项部拘急牵引不舒,并非颈项强直。吴人驹说:“项为太陽之专位,有所障碍,不得如常之柔和,是为强痛。”
恶寒:恶,音悟。讨厌,憎恨。在此作畏、怕解。恶寒,即怕冷。
太陽主一身之表,功能固护于外。風寒之邪侵袭人体,体表受邪,则可出现太阳病。本条提出的脉浮,为外邪袭表,卫气向外抗邪的一个外在反映,提示病位之表,正气未虚。头痛项强,乃沿太陽经脉循行部位出现强痛,为風寒外束,太陽经脉受邪,经氣运行受阻。恶寒,与脉浮、頭项强痛并间,为卫陽被寒邪郁遏,不能温煦分肉。诸证反映外邪侵袭,太陽经脉、人体之表受邪,致卫外不固,正邪交争于浅表,故为太阳病的主要脉证。凡有太阳病者多包括以上脈証,堪为太阳病提纲。
太阳病往往恶寒与发热并见,但有时在早期可能尚未发热而只见恶寒,故《伤寒论》未把发热列为太阳病的基本表现。
【集注】
1、滑寿曰:脉在肉上行,主表也。
2、方有执曰:表即皮肤,荣卫里焉。故脉见尺寸俱浮,知病在太阳表也。项,颈后也。恶寒者,该风而言也。风寒初袭而郁于表,不能再胜风寒之外忤,故畏恶之。
3、程应旄曰:太阳经之见证,莫确于头痛、恶寒,故首揭之。
4、吴人驹曰:头为三阳之通位,项为太阳之专位,有所障碍,不得如常之柔和,是为强痛。
5、徐大春说:“脉浮頭项强痛恶寒八字,为太阳一经受病之纲领,无论風寒湿热,疫疠杂病,皆当仿此,以分经定位也。”
6、陆渊雷说:“恶寒既常与发热俱,且伤寒以发热为主证,则知经文恶寒二字,即含发热在内。”
7、《金鉴》曰:太阳膀胱经也。太阳之为病,谓太阳膀胱经之所为病也。太阳主表,表统荣卫,风邪中卫,寒邪伤荣,均表病也。脉浮,表病脉也。头项强痛恶寒,表病证也。太阳经脉,上额交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连风府,故邪客其经,必令头项强痛也。恶寒者,因风寒所伤,故恶之也。首揭此条,为太阳病之提纲。凡上、中、下三篇内称太阳病者,皆指此脉证而言也。
【按】荣卫二者,皆胃中后天之谷气所生。其气之清者为荣,浊者为卫。卫即气之剽悍者也,荣即血中之精粹者也。以其定位之体而言,则曰气血,以其流行之用而言,则曰荣卫。荣行脉中,故属于阴也;卫行脉外,故属于阳也。然荣卫之所以流行者,皆本乎肾中先天之一气,故又皆以气言,曰荣气、卫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