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一个公司是不是具备长期稳定的获利能力,林明樟老师给了两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分别是:“是不是一门好生意”,“有没有赚钱的真本领”。
不赚钱的公司或者赚的少的公司,怎么能带来可观的价值回报呢。
这两点都来自财务报表中的利润表(也称损益表),对应关系为:
用“毛利率”判断这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用“营业费用”判断它没有赚钱的真本领
两者相辅相成,结合使用效果佳。
01 两个指标怎么计算
毛利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
营业费是企业进行广告营销、产品研发、公司管理等等经营公司的费用,财务内部简称销管研的费用。
营业费在财务报表里面是一大堆逻列的数字,这一堆熟数字不利于直观方便的识别公司运行的成本。我们这里用来衡量公司“有没有赚钱的真本领”的营业费用,其实是一个比率。
那么这个重要的营业费用的比率怎么计算呢?这里有一个超级简便的方法,营业费用=毛利率-营业利润率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毛利率和营业费用分别达到多少才是一个优秀公司的标准呢?答案是,根据行业而定。
02 两个指标的使用方法
不同行业优秀公司毛利率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并非所有行业的毛利率都能和贵州茅台一样达到90%。当你看到一家只有30%毛利率的公司,先不要急着PASS掉它。
对A股大陆的行业做了一个大致的划分,给出了大致的衡量标准,供大家参考(数据来自超级数字力):
网络公司中一流公司的门槛:
毛利率>50%
营业费用>30%
手机公司中一流公司的门槛:
毛利率40%上下(注意,这里也有特例,比如低价战术的小米,毛利率超级低同时营业费用也超级低,产品销量极大所以公司盈利良好)
营业费用在15%左右
制造业公司中一流公司的门槛:
传统制造毛利率25%上下
电子制造业毛利率7%上下
营业费用在10%以内(这可是超级牛逼的管理能力才能把费用控制在这个数字之内)
通路公司中一流公司的门槛:
3C通路:
毛利率5%上下
营业费用2%左右
食品通路:
毛利率为25%上下
营业费用在10~20%
餐饮观光公司中一流公司的门槛:
毛利率35~50%
营业费用30~40%
传统品牌公司中一流公司的门槛:
毛利率30%上下
(特别注意生物技术、医疗类毛利率为80%上下才是一流公司)
营业费用在15%左右
拥有一技之长的公司中一流公司的门槛:
毛利率50%上下
营业费用10%左右
净利达到20~30%
银行比较特殊,无毛利率,靠利差赚钱。
但并不是拿到这个套标准就万事大吉了,还需要我们做很多必要的功课:
(1)研究公司的主营业务,判断它所在的行业,如果不确定套用哪个行业的标准,可以用下面两步。
(2)看到一个不错的公司后,先找到公司所在行业的国内佼佼者,看一看它的毛利率和营业费用的数字,再找出差一些的同行业公司,看一看它的毛利率和营业费用的数字,比较一下自己相中的公司处于一个什么水平。
(3)分析完国内,还要找出这个行业的全球佼佼者,看一看它的毛利率和营业费用的数字,看看咱们国家的这个行业在世界中处于什么地位。
03 为什么是毛利率而不是营业收入
很多老股民喜欢看企业的营业收入,媒体也喜欢用某公司营收如何如何来进行报道。其实,营业收入更多的是反映公司是否具备规模经济的体量,只能反映这个公司有没有达到规模经济,并不见得很能赚钱。比如,乐视网。
从乐视网2012-2016年的五年财报(数据来自财报说)中发现,除了2012年毛利率不错,剩下的年份逐年下降,2015年只有14.6%。但是2015年乐视网的口碑是什么呢?来看看新浪财经的报道:“这家在2015年度狂飙猛进的公司交上一份颇为亮丽的成绩单:报告期实现营业收入130.1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0.89%;归属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5.73亿元,同比增长57.41%。”
懂点财报的人,会比听消息的狂热分子早一步发现乐视网的财务问题。毕竟,乐视网2017年才破产。懂得正确运用财报分析比听消息还是要靠谱。
04 看五年财报好于看季度财报
价值投资人关注的是持久稳定获利能力。季报容易受企业事件影响,比如恰好接到大单,季报会很好看。如果碰巧看的是这个季度的季报,可能会为当下判断产生误导。所以连续研究五年的财报,是观察一个企业盈利能力是否稳定的稳妥做法。
05 特别提醒
赚钱能力是一把双刃剑。股市大好的年景,一定要选择赚钱能力超强的公司才能够跟随大涨获得最好的收益。但是股市行情不好的时候,或者行业疲软的时候,就不能把赚钱能力作为首选指标,而要关注公司的存活能力。
这两个指标虽然能够衡量企业能不能赚钱,但却难以衡量一个企业能不能在行情困难的时候活下来,以及能不能支撑到行情复苏。毕竟即使阿里巴巴这样的大公司也遭遇过几年“只求活下来”的苦日子。
END
感谢你读到最后,我是一个专心做价值投资的专栏作家,如果对你有帮助,谢谢你的点赞,也欢迎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