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岁时,喜欢那些“20多岁必须知道的道理”/“有哪些道理越早知道越好”的主题问答,在围观答主简明扼要的列表道理后,自己如同一个在高档餐厅饱餐后的食客,酣畅淋漓,胸口有万千思绪,浑身鸡血续命,仿佛可以随时随地升华。过了几分钟/几个小时/几天后呢?很遗憾的告诉你,我也如饱餐后的食客,还没来得及消化,就排泄光了……
这些道理来得快,去得也快。最重要的是来得太易。这些教科书般的tips,并没有让我的生活发生多大改变。反而无端增添了奋斗的焦虑,一不小心就落后,一不留神别人就学会并践行赶超了。这样的心态让我在无数深夜感到羞耻。
直到近两年,才在踏踏实实的生活中明白一些道理,这些道理可以溯源到每一个亲身经历的事件。大多时候并不想说,因为都太朴素了,反而更像教科书了。如果机缘巧合,当我倒出来时,也并无太多情绪化的渲染。就是这些朴素的道理的习得,让我爱人在某个午后与我在咖啡厅促膝长谈后,泪流满面,他说,我长大了,咳,老父亲般的欣慰。
第一个,对自己诚实。很朴素,就是对自己说真话,不要骗自己。什么时候会骗自己?拖延症/事情没完成,总说时间不够,却不去挖掘深层的原因,也许是你内心抗拒该任务,你不喜欢和某个同事合作,你享乐主义耽误工作,你对任务量的错误估计,等等,都不等于拖延症一个词,所以请不要总是用一个词,包庇深层次的原因。尽可能的挖掘/直面问题。当你直面,反而更能放下自己已经犯下的错,尽可能减少后续的自责/后悔。
第二个,对自己负责。犯下的错,认;伤过的人,认;遗憾的事,认。没有人揪着你的过去斤斤计较,只有你自己。认怂便是对过去负责。目前的不足,认;上升的空间,认;自身的优劣,认。看到现在的自己,承认现状,是生活必需的勇气,也是迎接明天的前提。未满的欲望,认;想到的境界,认;明天的明天,认。对那些还未到来的日子,我们充满幻想,但随着年龄增大,迫于时间感的焦虑,有些梦竟然不敢做了。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好好看清它们,并用力迎接!
第三个,不必在乎别人的评价。这个朴素的道理,我花了很长时间走了很多弯路,才明白。前面的30年活在别人的评价和期许中,根本无法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反而总是因物喜因己悲。生命的厚度在于自己如何经历,不在乎点赞数多少/关注者多少,不在乎身外的褒贬。你想怎么过,便去过。连勇敢都不需要,应该成为你的本能,看看只有一次的生命,能如何随心所欲。
还有一些零星的感悟,以后再续。毕竟,以前是不断做加法,在讲道理这方面可以改改了,less is more。
这三点便是我打磨2020的基石,我认为,坚不可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