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孩子慢慢长大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呱呱坠地,第一声啼哭划破紧张的空气,护士将孩子从我们腹中取出,便有了一生的牵绊。


现在的物质生活好了,很多家长对孩百依百顺,特别是老人,在他们年轻时没有条件对自己的孩子好,现在把全部爱倾注在孩子身上,也越来越多问题出现。没有人生来就是做好父母的,都是从手足无措到慢慢磨合。


我记得我刚剩下我儿子,什么也不会。甚至连我临产前1个月都没准备好待产包。更别说孩子的奶瓶、奶粉。那个时候虽然自己已经28岁,仍觉得自己是个孩子,想着以后孩子就给老人带。


但是慢慢发现,原来连孩子都不会抱的新手妈妈,经过两年的磨合,现在都可以一只手扛着十斤的行李,一只手抱着孩子,真的时一口气爬六楼都不会累。在教育孩子上,我们其实也是学生,需要好好学习。《从出生到独立》这本书,描述了父母在养育孩子的每个阶段出现的困惑,是一本实实在在的实用型育儿指南。


我的孩子现在刚满两岁,正处于第一个敏感期,家里兄弟姐妹多,婆婆顾不上我家孩子,我就送去了早教中心。平时我儿子胆子很大,去游乐园也是自己到处撒野,我们都以为他去上早教肯定没问题,能适应。


没想到,我们送他去的第一天,他哭得撕心裂肺,我们要走的时候,死死地拉着我们的衣袖但是我们仍走了,以为过一段时间他就不哭了,过几天就能适应。但是我们想错了,那一天他都在哭声中度过,我们接他回家的时候发现眼睛全肿了。老实说会哭是正常的,过两三天就好了。我们就有把儿子扔学校,直到第三天她怎么也不肯去,后来赤裸裸地生病了。


书中写道:“安全感是指孩子在与重要照顾者关系中体验到到自己值得被爱,照顾着值得信赖,并且在关系中有安心、安全的感觉。”在那之后,儿子变得特别粘人,去哪里都要粘着我们,他应该是觉得我们把他抛弃了吧。


所以,还在在从小的时候,要有足够的安全感,这样才能感觉到周围的人爱他,从而散发出对这个世界的善意。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孩子的童年却单调了。父母恨不得什么都替孩子做好,其实做父母的更应该为孩子提供自由的天地。


我们小时候的童年是院子,现在孩子的童年就是一间房子。孩子更应该去外面接触自然,而非被父母保护在温室里。每次学校放学后,我都可以看到这么一个现象,孩子们排队出学校,家长早早在门口等着孩子放学,望眼欲穿地看着自己孩子出来,孩子一出来就马上走过去,把孩子的书包被自己身上,家长除了生活的担子,还要结果孩子学习的担子,孩子被来只有学习的担子,却别家长拿走了。


我们不妨给哈子个机会,让他们学会自己成长。记得奇葩说里有一句话这么写的:中国的父母,一辈子都在等孩子的感恩,中国的孩子一辈子都在等父母的道歉。多么拧巴的关系,本事世间最亲密最和谐的关系,却变成这么变扭的关系。多少父母养大了只有当没钱的时候才会父母联系的孩子。


多少父母小时候不愿意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最终却花了一辈子都得不到孩子的青睐做个60分的父母,成就90分的孩子。俗话说懒妈妈造就勤奋的孩子。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要学会放手。


现在越来越多的巨婴,在家里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成年之后没干过家务的人一抓一大把,父母总觉得自己的孩子不能吃亏,但是要想想,世界上不是所有人都是你孩子的父母,在别人眼里,他就是最普通的那个人,得不到特护照顾,孩子在我们身上吃亏,在那个比出去吃别人的亏好。


渐渐地孩子长大了,我们以为孩子会感激我们把孩子养大,没想到孩子就喜欢和我们翻旧账,一旦你批评他那点做的不好他马上就说还不会你惯的。父母的教育让孩子成了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不会感恩的人。


育儿是门学问活,一旦没有走对路,孩子可能就往我们希望的反向前进,放手让孩子成为他们想成为的人,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孩子成为他们人生的主角我们家长只是孩子的引导者,而不是决断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