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省(第3天)——扮演好协助者

这几天听院长讲导师班的课程,干货满满。作为新学员,我还需要体统地复习、整理所学内容,进而达到融会贯通,运用自如。说个关于与孩子沟通的实例吧。

几天前,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悄悄地对姥姥说——我不喜欢她了,你看她说话那态度?曾经在女儿心中排名第一的我突然有了危机感。我以前也是这么和她说话啊,怎么忽然间就被弱小的她质疑了呢?

孩子小时候,会对家长言听计从,因为孩子信任我,所以,愿意接受我的一切,哪怕是对她的指责和批评。而且为了达到“短平快”的效果,我多半采用的是非常生硬、直接的态度,女儿小嘛,只有接受的份,即使不开心也很少反驳。现在孩子逐渐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思维和判断,开始对家长说“不”了。

早餐时,我催促她:“还有不到十分钟就上网课了!”结果,女儿跟我说了一段话:“妈妈,你说话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说话的语气;二是注意说话的方式;三是注意表达的内容,就是让对方听懂你说话的意思。”孩子说完,我半天没说话。一个七岁的孩子在教我怎么与她沟通。这几天学了院长的课,我开始反思。和孩子沟通有三种方式:一是“我来矫治你”,颐指气使,教育对方;二是“我来帮助你”,总是摆出“我比你强,所以来帮你”的姿态;三是“我来协助你”。第一种和第二种我都用过,这都是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的结果。所以,孩子不喜欢我说话的态度。我需要尝试着用第三种方式跟她沟通,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聆听孩子的心声和建议,扮演好一个协助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