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教培机构今年一直处在一个风口浪尖的位置,严格的线下复课审批,严厉的虚假宣传处罚,一波又一波的措施预示着整个行业面临一次重大的变革,尤其是涉及基础教育K12的机构。
从疫情开始,随着倒闭潮跑路潮的兴起,举国上下对于教培行业的关注再次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了避免影响的扩大,监管部门也出台了很多的限制性措施,一时间风声鹤唳,很多机构都面临生死困局。原本教培行业呈现出散乱无序的格局,除个别头部企业,大多数是中小型的机构,地方性的小机构也数不胜数,整个市场被无序的分割,虽然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但是消费者却有着更多的选择,市场的竞争也更加充分。但是随着监管措施的进一步加强,这种格局已经被打破。
线下无法复课,而一般的中小型机构又无法提供所需的线上课程,所以面临生存困境。而对于原本还只是比较强大的头部企业,凭借强大的资本优势,已经具备了线上线下全面覆盖的能力,在新措施的影响下,能够迅速得以壮大,将其他中小型机构的客单收入囊中。未来的格局非常明显,强者遇强,为数不多的头部企业将抢占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中小机构的生存会更加困难。但是教育有其独特的特点,个体的差异性太大,因此依靠这些头部企业来实现如此多的差异化教学是不现实的,再远一点的时间,依然会由集中趋于分化,只不过更多的分化可能不是线下的机构,而是线上提供服务的中小机构甚至个体服务者,能够制定差异化课程的供应商。
可以预见,银行职员是很快会被取代的一个行业,而教培行业的教师也会。随着大数据的发展,人工智能的发展,根据个人能力范围而专属生成的人工AI自助学习系统必定会替代现有的模式,时间也一定不会太久。或许能存活下来的就是那些有独特人格魅力的教培讲师。教育不能依靠冰冷的机器,但是作为知识教授为主的教培绝对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