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活人感”的今天,我还在朋友圈里做一条不抬头的鱼。

我不再频繁地翻看朋友圈,那是我的工作群。

以8月19号12:30的朋友圈前50篇分享为例,其中,转发本地政府官方号37篇,广告推广12篇,工作推广5篇,分享生活1篇。

我翻不到任何我想要看的信息,朋友们的近况、孩子们的调皮,旅行中的美景、读书后的感悟。我不再乐于在工作群与广告群中分享我的生活,没有人可以关注到我捡到心形石头的乐趣,并与我就小鸟是某片草地上的王产生共鸣。

最近,在继“破碎感”“松弛感”“氛围感”的热闹喧嚣之后,“粗糙感”“活人感”占据了网络话题中心。你看,世界是个巨大的圆,兜兜转转,我们又开始重新关注自我与本真。

寻找“活人感”,是因为我们渐渐没了“活人感”。

在翻朋友圈时,你会为谁多停留几秒?是那个每日咖啡落日的她,还是带着婆婆看中医的她?

为什么白鹿一句冰箱有碗可以引爆热搜?我们普通人的家里面,就是有碗呀,这怎么了呢?是踢翻了精致主义者们的锅了吗?也不至于反应这么大吧。

为什么蜜雪冰城日日火爆,却在秋至这一天门可罗雀。大家送出的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不能是蜜雪吗?怕雪王嘲笑自己的不体面吗?

不能说冰箱有碗,不能送价值低的,不能表现鸡零狗碎,这些都让人笑话,毁我体面。体面有什么错呢?人都是向往美好的呀。

可是,就是在这样的不断追逐中,我们对照着互联网上的朋友们,逼着自己变得像他们那样好,再好,更好,然后逐渐内耗,形成循环,变成AI人,丢了活人感。

追求“活人感”,是在体面中兜转一圈后,开始想念真实的自己。

我们就是普通的人,会有生完孩子的焦虑,工资不够的尴尬,夫妻吵架的日常,工作挨批的现实,这就是生活,生活就是鸡飞狗跳的,谁都是这样。

真人秀、脱口秀爆火,大家能在其中找到共鸣,是因为我们不再看到编剧或者导演想让我们看到的结果,而是作为旁观者,看到了真实的生活。其中有父母与孩子的观念不一致,有夫妻再婚后面临的重重困难,有光鲜亮丽女演员的所谓不整洁的家,还有忙于照看孩子的不修边幅。我们有共鸣,因为我们看到了实际上一直存在的家长里短与鸡零狗碎。生活不是偶像剧,没有那么多霸道总裁爱上小白花,精致辣妈勇闯职场的理想故事。

追求美好的生活没有错,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更没有错。但是如果在一分的分享中消耗掉十分的时间与精力,不妨放下体面,试试做自己。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看到他们在大街上乱跑,恼怒吼叫的声音可以从街这头传到街那头。

作为30岁的女儿,面对父母过多的干预,勇于分享自己在过多关注与插手中产生的不舒服与焦虑。

作为与丈夫差距六岁的妻子,正视双方价值观的不同,看不惯时放声大吵一架又如何?

作为职场打工人,面对不公平不合理的安排,收起逆来顺受的样子,去领导办公室发一次疯,抹一次泪,诉一诉苦,看他要怎么办。

人的身份如此之多,每个身份都要体面,体面的面具后面藏着喜怒哀乐各种情绪,就像川剧变脸一样。

可是变脸这种艺术,如何变,最后都是要拿自己的脸去谢幕的。

保持“活人感”,那就活在当下,做不矫揉造作的自己。

该表达就表达,不委屈求全。该反击就反击,不惧他以后态度如何。有些人是欺软怕硬惯了的。我们需要去尊重别人,但是对待不尊重你的人,没有必要展现自己的良好教养。

该做就做,不唯唯诺诺。认为对的事情,勇敢去做,可以将别人的意见和建议都考虑一遍,可是不要将之作为捆绑自己的绳子。绝不用其他人的苦口婆心内耗自己,凡事问问自己,你喜欢吗?你开心吗?你能接受后果吗?

该发疯就发疯,用魔法打败魔法。适当维持体面是必要的,但是对于不符合常规价值观的人做的难以用常规逻辑去衡量的事情(简称“不干人事”的),那不如陪他玩一会cosplay,他是白雪公主后妈,你是恶毒王后,坏人克坏人嘛。

在我的理解中,活人感就是可以犯错,不是故意犯错;是真诚地去学习自己不懂的知识,不是装;是勇于分享自己的生活的酸苦辣,而不是只说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