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新的一年,看着朋友们在各种社交媒体上写下新年计划,许下新年愿望,用一次通宵畅饮,一次彻夜狂欢来宣布自己已经做好开启新的生活准备,用各样的仪式宣泄着对过去一年的不满和遗憾,也纪念着过去一年中那些美好的时刻。
大家都在表达新年的期待和盼望,在欢呼中大声的倒计时,仿佛一切都在10秒钟后的那一刻发生改变,但是23点59分与0点1分之间有什么差别吗?这无疑是一次集体的仪式感迸发的时刻。
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每一个人都需要这样一个时刻呢?
仪式感,这个心理学名词,第一眼看上去既陌生又熟悉,《小王子》一书中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拥有或多或少的仪式感。
一顿早饭可以是在拥挤的公车里解决,也可以是早早地起床准备,在桌子上铺上淡淡的格子布,盘子里的食物、水果都摆放的恰到好处,旁边的玻璃杯上还印着没喝完的牛奶所留下的唇印。
它是你纪念日收到的鲜花,也是你生日吹灭的蜡烛和许下的愿望,就连这样的日子、时刻本身也是仪式感表现的一种。大到生活中各样的节日,小到连看一本新书前都要认真的清洗自己的双手。你可能习惯于在睡前听一刻钟的音频读物,又或者在清晨起床的时候告诉自己一声,今天也要元气满满。
令人感到惊奇不已的是,在这个仪式进行前和结束后的确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不同的变化。
还记得小时候因为意外或疾病而失去生命的小狗,认真的将它埋葬并为它立一座小小的墓碑,也将之前难过的心情一同埋去,这个仪式对于你和小狗之间的情感是一次很好的沉淀。这样做的结果要远远的好于将它的尸体随意丢弃,并且显得更加尊重生命。
当你因为失恋、失去工作而烦恼的时候,也许删除聊天记录、烧掉写给你的情书和日记本能让你正式的对自己宣布,那些旧世界的生活从此刻结束了。
但是仔细的去想想,仪式本身并不会对你的生活产生太多改变。早上吃豆浆油条和吃牛奶面包有什么不同吗?它们一样能满足你对于饱腹感的要求。在桌上铺好精致的餐布和在办公室里狼吞虎咽又有多少区别呢?何况弄脏了餐布还要去一遍遍的反复清洗。
生活中你告诉自己把这些曾经被赋予某些特殊纪念意义的东西烧毁或者抛弃,能让你和过去告别,生活进入下一个篇章,你买了很多新的衣服,结识了很多新的朋友,这一切仿佛正以光的速度消失。但一觉醒来,那些身影,那些记忆,还有那些熟悉的角落,仍然在你的脑海里存放,在眼前闪烁,并没有忘记。你所做的一切只不过是在麻木自己,只不过不愿意接受突然被改变的生活。
你每次都告诉自己,吃完这些零食就开始减肥,追完这部网剧就彻底断绝熬夜的日子。你说过了今晚,要早早的起床读书、健身,从明天起,认真的改变自己,但结果却又在一个刷微博到凌晨的夜晚中失眠。
还记得毕业时的散伙饭吗?那时哭的像个泪人的你想拼命的挽留这一刻,不想让它这么快的就离开,即使你多么难过多么不舍,如果告诉你继续在这个地方读四年书,我想你怎么都不会答应。
你哭的不是你日夜相处的同学,也不是讲台上双鬓泛白的老师,你哭的是你的青春,和那些你后悔没有勇气尝试的事物,是你要面对的社会,走出象牙塔独自生活的恐惧。
说了这么多,仪式感的存在真的毫无意义吗?当然不是,它仍然在你短暂生命的中扮演着一个接一个的灯塔,它在你或混乱或平淡的生活里泛起点点星光,在你痛苦的时候做你的安慰剂和告解书。
我们需要看清仪式感的本质,不要过分依赖,也不要完全抛弃,要在适当的时侯将它带出来,看看这个残酷的世界,也体会这个美丽的世界。
有没有仪式感的区别,本质上就是一件事对你的意义有多大,为了这件事,你愿意付出多少时间、精力和金钱的区别。在你看来用心调整的照片并打印出来,集成相册是一种能使你回忆起来那些令你感动或者悲伤的方式。可能在另一个人看来,用纸笔记录更显得深刻。这两者无所谓孰优孰劣,因为这是一种习惯,是对同一件事的不同看法。
给满目疮痍的生活来一剂疗伤药,也给平淡日子里的小确幸做一个标记,生活是艰难的也是美好的,用一点恰如其分的仪式感,来让自己的存在更有些温度和意义。
2018也许会好起来,也许仍然如过去的一年平淡,虽然不会因为一个单纯的仪式而改变,但是过去的一年也是值得纪念的,如果我们自己都不纪念,那有谁会为我们纪念呢?
最后祝你新年快乐,愿你的孤独有人呵护,愿你的温暖有人陪伴,愿你的心愿都能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