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读古诗词,经常会因作者的境遇而神伤,感叹他们壮志难酬,可怜他们在政治、生活上的不如意。
辛弃疾、范仲淹、苏东坡、欧阳修、陆游、李白、白居易、王维……这些大诗人都写过很多描写自己政治、生活不如意的诗。但纵观他们一生,其实都有过很多高光时刻。
王安石当过宰相,欧阳修当过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都是相当高级别的官员;
辛弃疾也当过知府、做过将军,还在皇帝身边当过要职;
苏东坡在很多地方当过知府,绝对算是地方大员,而且他在京城时,名气很大,生活很闲适;
范仲淹也干过副宰相,白居易也是地方大员;
陆游写不如意的诗最多,但他在宋孝宗时,被赐进士出身。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之后因事被贬。宋宁宗时又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
一辈子很长,不可能一直都春风得意,自己所有的抱负都能实现也是不可能的。而他们创作的时候,那一刻可能是悲惨的,内心郁结,郁郁寡欢,其实是比较正常的情况。
王维不如意(安史之乱时当了伪官),回家建了个庄园,生活倒是惬意得很;
柳永不如意,但天天花天酒地,生活很潇洒,影响力也相当厉害;
陶渊明不如意,不当县官,回家当地主去了;
曾国藩不如意时,回老家当了乡绅,生活十分富足;
欧阳修不如意,选择当个知州混日子;
孟浩然一生没当官,就在家当了一辈子乡绅名流;
苏东坡被贬黄州,当的也是团练副使,家里也还有几个佣人,后来还是照样回去当高官;
李白不得意,但也当了两年翰林供奉,更没耽误他喝酒写诗,浪荡来浪荡去;
……
试想,他们的生活和其他人比起来,比绝大多数的人都好。
我们熟悉的这些人,他们死后很多人皇帝都亲自给他们颁发谥号,福荫子孙。
古代和现在一样,不是你字写得好就是书法家,不是你文章写得好就能被认可,能流传下来大都是有名望,有实力,有影响力的人,都不是等闲之辈。
普通的能流传下来的可能性也是很低的,只能自己欣赏一下了。
即便穷困潦倒如杜甫,那也是当过左拾遗的人。
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不如意事常八九,谁都会有失意的时候。不去过分担心古人,正确积极地面对我们的生活就是好的了。
那些作品没机会被我们看到的人才是真正的落魄不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