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与说教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孩子热爱学习,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是一代又一代人不懈努力追求的目标。曾有孩子在课堂上坦率地说:“老师,若有比游戏更好玩事情可做,我就永远不玩游戏!”从孩子的角度讲他痴迷游戏是他的人生观出了问题,没有认识到游戏的弊害;但从教育的角度看,是不是教育匮乏的悲哀?试问谁没有遭受枯燥乏味说教之苦呢?授教者若不考虑受教者感受,使受教者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对学习不是享受而是忍受,又怎能不枯燥乏味呢?若单一说教,无论教的是哪一门功课,都是对此功课的违悖。比如若填鸭式的灌输伦理道德,本身就是不道德悖伦理。

      教育家蔡元培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造成枯燥乏味教育是基于很多因素的,传统教育弊端难辞其咎;但从自身找原因,授教者应付主要责任。授教者常犯的职业病就是“一言堂”,让学生鸦雀无声,引颈领略其“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风采,从而使学生崇拜。其实教育的真正含义不是灌输而是“引出”,是把学生的兴趣爱好智能等藉着启发引导出来。笔者就深受其益,我的小学语文老师领我们在田野收庄稼,边收庄稼边启发我们去思想珍惜粮食的诗文,不但使我们想起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更使我们在劳动中体会到了粮食的来之不易。语文老师还让我们以《锄禾》为例写文章,同学们当时兴高采烈争着赋诗的情景真是难忘。正是那时使我爱上了文学。若没有语文老师的启发教育,就不会有我去北京赵堂子胡同18号见著名诗人臧克家之旅,就不会有郑曼奶奶和苏伊阿姨现场考验我写出的《苞米地》:“祖辈头顶上的红缨/直到父辈/才开始演变/轮到我/已黄橙橙/落地熟透……”如今更不可能出版两本诗文集《爱的憧憬》(臧克家题写书名)和《石榴树下》。

      生活即教育,教育离不开生活。在教育中培养孩子生活能力,启发鼓励孩子拥有学习乐趣,使孩子所学的知识践行融入生活中,通过生活事例启发引导出孩子的联想,而对生命的价值意义有所领悟,外因的助力挖掘出孩子内因的动力,使孩子对学习知识产生更主动更积极的乐趣。正如陶行知所言:“生活即教育,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终于终于,在周末起了个不那么晚的床hhh早上8点爬起来...这种感觉再周末好像很少很少见... 背了发单词,听力T...
    Elitack阅读 177评论 0 0
  • 一天当中,有太阳升起的时候,也有下沉的时候。人生也一样,有白天和黑夜,只是不会像真正的太阳那样,有定时的日出和日落...
    想我么亲阅读 281评论 0 0
  • 走在春天里, 感受到微风, 温柔拂过我脸庞。 幸福的感觉, 让我想起, 和你一起的美好时光。 很久都不见, 你过的...
    花悠然阅读 199评论 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