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追剧狂,追过的剧不计其数,内容涉及各个国家,各种题材,爱情片,职场片,悬疑片;泰剧,美剧,韩剧,日剧…只要是你脑海中能够想到的"剧种",我基本上都有所涉猎。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你哪来这么多时间追剧呢?不工作吗?不学习吗?我的答案是:时间都是挤出来的,如果你喜欢一件事,你自然会为它留有时间。就比如你每天工作忙的要命但你依然有时间逛街买衣服,有时间吃甜点,有时间化个美美的妆,有时间和男朋友约会。时间嘛,就和胸一样,挤挤总会有的。
为什么我那么喜欢追剧呢?这个问题的答案要追溯到当我还是一个受精卵,哦不对,还是一个卵细胞的时候。据说我的母亲张女士是一位资深的韩剧爱好者,对于韩剧的痴迷程度可以用几近疯狂来形容,在其怀孕期间这种喜爱更是发展到了顶峰,以至于一日不见欧巴,便痛不欲生,郁郁不得终日。据父亲描述当时的情况是怀胎六月的母亲整日沉迷欧巴,无法自拔,陷入剧情时更是整天以泪洗面,痛不欲生。在我出生的前一个小时我的母亲还在电视机前抱着一盒抽纸眼泛泪花,下一个小时零一秒我就出生了,所以说我追剧这个爱好是得到了我母亲的真传,不过我把它发扬光大了,不论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
当然,遗传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素,是物质基础。我真正爱上追剧是在高三的时候。
和大部分人一样,我把考大学当成是出人头地的唯一机会,把高考看作是进入主流社会的入场券,所以那时候的我几乎是抱着拼命三娘的态度去学习,认真起来仿佛体内塞满了蓝浮电池,可以超长待机,通宵学习。我的身体素质还不错,高强度的学习都可以轻松应对,但智商真的是硬伤,如果说我的硬件有100分,那我的软件可能就只有50分,还是四舍五入的。所以面对一堆高难度作业题的持续轰炸时,我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想要放弃又不甘心。一根皮筋在绷得过紧的情况下就会断裂,人也一样,长时间的力不从心让我的精神状况几近崩溃,想要做好一件事却总做不好的那种感觉让我感到非常失落,气愤,"你怎么那么笨!"为什么你那么不争气"这些本应从我母亲嘴里说出的话常被我自觉的引用来训诫自己,但每次骂完后又开始不断的自我安慰"我只是反应比较慢""我应该是大器晚成型",那段时间真正感觉自己人格几近分裂。并且,由于压力过大,我总是失眠。每天早上一睁眼感觉就是世界末日,想象着一大堆任务正迫不及待向我涌来,休息了一晚的它们精力旺盛,正磨刀霍霍,奸诈狡黠的冲我露出邪魅的笑容,(我就像一条疲惫的软体动物,它们爬到我的背上,成为沉重的外壳,我背着它们,一边忍受折磨,一边缓慢地爬行在通往高考的遥远路途上__成为一只孤独而又悲伤的蜗牛。在这种状态的持续困扰下,我的成绩一次比一次差,一诊二诊三诊分数呈直线下降,并且斜率越来越大。最终老师给我的家长递交了病危通知书。___那时候的我,确实已经病入膏肓了。
我感觉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做过一件开心的事情了,我都快忘记怎么开心了。每天都是考试作业考试作业,我快要疯了……当天晚上我在日记本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模仿的是我最爱的明星薛凯琪的口吻。她最近有一部电影上映,我期待很久了。本来打算高考完再看的,但现在,我等不及了,我迫不及待想要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情。
我离开书桌,走进客厅,打开电视,关上灯,以最舒服的姿势躺在沙发上看完了薛凯琪主演的那部电影。
电影的背景是高考的倒数第二周,老师和家长就像全球经济危机来临时的纽约股票交易市场的员工,书桌前顶着黑眼圈的男女学生在和睡神做着殊死搏斗。
我是一个追剧狂,追过的剧不计其数,内容涉及各个国家,各种题材,爱情片,职场片,悬疑片;泰剧,美剧,韩剧,日剧…只要是你脑海中能够想到的"剧种",我基本上都有所涉猎。然而,这是我看过的最精彩的一部剧。
它剧情枯燥乏味,演员演技拙劣,人物关系混乱,但确是我看的最开心的一部剧,是带给我最多欢乐与放松的剧。在这短暂的一个小时里,没有高考的压力,没有父母的期望,没有作业的烦恼,你不必为了谁而努力,不必为辜负了谁而自责,虽然一个小时后,你可能还要回到书桌前继续奋斗,但那时候的你,是不是会更快乐,更满足,更有动力呢?当你再看到那些繁杂的文字时,是不是觉得它们也更可爱了呢?这也许就是追剧的意义所在,也是我从高三起不管再忙每天都坚持抽出一个小时来追剧的原因。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高原现象,意思是指当学习进一步深入时,很多学生都会出现心情烦躁、学习无法推进的现象。那么出现高原现象时应该怎么办呢?心理学上还有一个词叫酝酿效应,指的是学习者尽力去解决一个复杂的或者需要创造性思考的问题时,无论多么努力,还是不能解决问题。在这种时候,暂时停止对问题的积极探索,可能就会对问题解决起到关键作用。所以,当你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时,不要对自己过于苛刻,有时候,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