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爱学习的飞哥
‖飞哥有话说,专注于探求大学生学习、读书、生活那些事。
1
一直以来,我对读书方法都有持续的关注,算起来,这应该是从《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开始,我也在简书平台上写了不少这方面的文章,今天还是来说说这个话题。
在与学生的聊天中,当谈及读书这件事上,很多同学都会表达自己的“心虚”,对大部分同学来说,除了教科书,课件外,一年也就读上那么几本书。他们都会表达出:我好像没法读完一本书。
我能理解,这也是我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的困惑。能不能读完一本书,可能除了没时间,大多数是因为读着读着就没兴趣了,所以很多时候,每本书也就是只能看到前面十几页,再也没有兴趣和毅力读下去。
没错,相对于看电视和刷手机外,看书的确不是一件舒服的事。然而,我们又都知道,在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唯有读书才能给我们深度的思考。
那,我想把一本书看完,有什么方法吗?
当同学当我这样的问题时,我总会反问他:“为什么需要读完一本书呢?”
“因为如果不读完,那看书还有什么价值?”这是大部分同学的回答,在他们的认识中,只有读完我才能学到知识。
我想说的是,如果仅仅是要看完一本书,书本对你没有任何价值。
2
随着我对读书这件事了解越深刻,我就越认为:除了小说,你根本没必要把每本书都读完。对于大学生来说,读书的目的是很明确的,就是为了自我提升,你读写作方面的书,主要想提升写作能力;你认为你交际能力差,你可以找沟通能力的书来读……但是,你读完这些书后,又怎么样呢?
如果你仅仅读完,就算你做了笔记,甚至画出思维导图,如果不应用实践,你读完依然对你毫无价值。
要想提升能力,读书最好的方法是:彻底理解重点内容,回忆激活你的经历,深度解析,反思内化,践行直至改变自己的思维和习惯。
这里面其实是三步骤,我们需要注意的:
一、彻底理解重点内容,就意味着你要找到书本的重点内容,任何书,只有20%属于精华内容,其它内容完全可以忽视,这就为什么你根本没必要看完一本书,你要做的就是找到对你有用的20%部分。
怎样才能找到,我以前写过《如何快速阅读》有所提及,这里不展开,有兴趣可以打开这篇文章看看。我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看一本书,首先要做到的是快速理解作者写作逻辑:有些书,在章节与章节之间是平列式的,那就意味着你完全读你认为你需要的那几点就行,你懂你知道的没必要再去翻看;还有是递进式的,这些大多见于社科类书籍和教科书,你需要一个个点理解后才能读后面的内容;当然,还有一种是按照WHY-WHAT-HOW的逻辑展开的,比如说《刻意练习》这本书,首先告诉你为什么需要刻意练习,刻意练习是什么和怎么做到刻意练习三个层面展开的。只有理解作者写作逻辑,你才能更好抓住书中重点内容。
二、如果你读完这本书,也能理解,这并不能代表你完成了。你这时候需要做的一定是回忆激活你的经历,最好用你亲身的案例去说明这个观点,你以前是怎么做的,为什么当时要怎么做,书中的观点与我以前的做法有什么不同,怎样去改进,只有这样,不断去解析、反思并内化,你才能找到你与别人的差距并且有提升自身的认知水平。就拿昨晚我介绍的《奇特的一生》这本书,如果你读到柳比歇夫的时间管理法,不能与自己之前的时间管理对比,你怎么可能做到提高呢?这就是第二步要做的。
三、行动行动再行动,唯有践行,你才能走出“懂得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就是第三步。
3
如果你读书的时候,还在追求快和完整,从第一页看到最后一页;如果你看书不太喜欢看封面和目录和序言,直接开始读内文;如果你认为读书画出重点内容,并保证自己能记住的话,那么,对于你现在来说,都不算好的读书方法。只有你能找出重点内容去读,能在生活和学习中应用这些技巧,并能时刻联系到自身的实际经历,恭喜你,你的读书才真正进入”高手“阶段。
愿你在书中海洋翱翔,笑傲江湖!
近期热文:
如果你要想找到一份好工作,请看:没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该怎么办?
如果你不知如何行动,请看:这才是你打开人生梦想的正确方式
如果你也面临毕业,请看:给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的几点建议
当你迷茫时候,请看:在这个时代,什么样的成长方式最有效
如果你不知怎么选择要不要考研,请看:你知道你为什么要考研吗?
如果你做事总是坚持不了,请看:我终于知道有些人为什么坚持不了
飞哥有话说,专注于探求大学生学习、读书、生活那些事,今天是更文的第97篇。
今天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喜欢就点赞或者简信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