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不是都有放过牛?割过猪草,煮过猪菜,喂过猪,上山砍过柴
微信闲聊群里,89年的姐姐发出了上面提问。
下面纷纷回复,没有,没有,没有。
只有我,回答有。
突然开始怀念小时候。
那时候,日子很长,也很简单。日子很穷,但很快乐。
小时候,我的家乡在陕南一个农村,村庄的名字就叫田沟村。有田,有水沟。两边是一溜自家建的房屋。中间是马路+水沟+田。房屋后面是小山坡,是坡地。
村子也很简单,左手边基本都是潘姓家人,右手边基本都是陈姓家人。间隔有几家早些年移民搬迁来的,姓王。但为了融入村子,也认了陈家做干爹。所以,攀起来,大家都是潘陈两家族。
我们那一辈儿,有个奇怪的现象。潘家人,都生儿子多;陈家人,都生女儿多。所以啊,村里的实力来看,潘家人要比陈家人厉害了。
但当时,陈家人有几个文化人,因而村子的实际话语权还是在陈家。
其中,尤以我大爷家为权利的中心。
大爷是很多年的老党员了,年轻那会儿,就是村里的支书(书记),村里大事小事都在大爷家院坝开会讨论,因为我家没有院坝,地势有限,所以和大爷家共用一个院坝。这样一来,村里大事小事我们也从小见证。
大爷的儿子,我的大爹,在我们村里的小学当老师(那时候还是民办老师),写得一手好字,因此也在村里兼任文书。
好嘛,村里2大重要岗位,都让大爷一家占齐了。
大爷还开了个商店,开了个打粮店,大爷的二儿媳妇(我二妈)年轻时候有理发的手艺,又开个理发店。日子过的红红火火。
但是,大婆命不好,早早去世了,当时我还很小,懵懵懂懂也不知道具体什么原因去世了。
大爹成家后,早早和大爷分了家,自己去上面盖了房子住。
大爷和二爹一家一起住。老房子这么些年,不断翻新重盖再翻新,现在已经是三层楼房,还附带一个大后院。和我家30多年前盖的小平房比起来,阔气极了。
说说我们这一脉老陈家吧。
我小的时候,太爷爷还活着。
那时候,太爷爷那辈,就他和一个姑太在世了。
太爷爷是我爷爷的亲爸;姑太是二爷爷的亲姑;大爷和四爷是亲兄弟,但是他们的上一辈已经不在世了。
太爷爷,姑太,大爷和四爷的爸爸,他们属于亲兄弟。再往上走一辈,才是同一个父母。
所以,大爷,二爷,我爷爷(老三),四爷,他们四个是堂兄弟。亲亲的堂兄弟,共同有着同一个爷爷奶奶。
我太爷爷有5个孩子,一个儿子(我爷爷),4个女儿(我四个姑婆)。
大爷,爷爷,四爷,三兄弟住前后屋;二爷爷住在村头,一组;我们是二组,属于村肚子位置;上面还有3组,村尾。
也因为二爷爷住得远,所以平时来往不多,有事的时候才有接触。所以跟二爷爷的儿子女儿们接触不多。二爷爷有2个儿子,大爹和二爹;几个女儿,只熟悉一个二姑。
倒是大爷和四爷,住的都是前后屋,就很熟。
大爷有2个儿子,2个女儿;四爷有1个儿子,4个女儿;爷爷有3个儿子,1个女儿。
爸爸他们这辈,堂兄弟姐妹共计13个。这就是这个大家庭父辈们的配置了。
到我们这一辈,孩子就更多了。
大爷家大爹,有3个孩子,1儿子,2女儿;二爹只有1个儿子;二爷家大爹,2个儿子;二爷家二爹,1儿1女;四爷家康爹,有2个女儿。我们呢,就比较多。
我爸老大,3个女儿,1个儿子;我二爹,2个女儿,1个儿子;我三爹,2个女儿。
我们这辈,算上大爷,二爷,四爷家的一共有19个。
要是计算亲亲的堂兄妹们,我们也有9个。
每到过年时,由于二爷家远,就不一起团年。那么团年的,就是大爷家大爹,二爹;我们家,亲二爹,亲三爹;四爷家康爹。六家一起团年。从早上起来,就开始吃,一直轮流迟到晚上天快黑了。一起去给老祖先们上坟。
小辈们也多,所以小时候,团年那天,每家都要准备2桌菜。大人一桌,小孩子们一桌。当然,孩子们太多了,所以去别家吃饭的时候,是没有我们女孩子什么事情的,只派出男孩子们去吃饭。我们就在家吃自己家准备的。
那时候真是快乐。那时候因为穷啊,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可以吃到很多平时吃不到的菜。比如鸡爪子啊,猪头肉啊,香肠啊,虾啊,鱼啊......
现在想起,我还要流口水。
啊,真怀念小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