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晚上回到家,面露不欢之色,问他方知原由。
先生外出办事,偶遇一中学同学,那同学刚升迁,换了大办公室,满脸高高在上的表情:
老同学啊,听说你的画画的不错,我的办公室想挂点字画,明天你到我办公室来量一下尺寸,尽快画好。
先生一听,这哪是求画,分明是命令嘛,心有不悦,加上两人多年并无往来,关系也一般,就婉言最近创作任务比较大,过一段得空再画。
不料那同学来劲了:
牛逼了是不?有名气了,连老同学都不认了,问你要幅画这么难呢,还得抽空,想要钱,说,多少钱,又不是买不起!
先生已有些恼怒,但还是克制情绪:
这不是钱不钱的事儿,确实忙,再说我的画画得不好,你急用,就找别的画家吧。
就这样,推了一个霸气外露的索画者。
先生坐在沙发上还在生气发泄:
凭什么呀!凭什么这么不尊重人,我整天不出门,一出门就欠别人画,这个说欠了他一幅画,那个说欠他一幅画,平白无故一年到头都欠着别人。把画画的当什么了!是牛也得喘喘气,是狗也得喝口水……
难怪先生牢骚,常常索画者繁多,熟悉的、不熟悉的、官者、商者各阶层都有。本来也是件常事,可偏偏有些人那么理直气壮地索要,叫人心有不爽,弄得画家好象真的欠他似的。
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想要一个画家的画叫‘’求画‘’,而不是‘’索要‘’。画家作画同样是一个劳动过程,这个过程费力费神,极其辛苦。一个‘’画者‘’要走向一个‘’画家‘’,其中艰辛你未必知晓。画家要吃别人吃不了的苦;要耐别人耐不了的寂寞;要抗别人抗不了的诱惑。你在歌舞升平,他在灯下苦读;你在打牌饮酒,他在专心摩古;你在旅游赏玩,他在读山悟水。最后能成为一个画家,绝非是你所看到的一支笔在纸上看似轻易地游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且这个过程中,画家还要有相当大的经济付出,画材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毛笔一支几十块,几百块,宣纸几块几十块甚至上百元一张。更别说去进修,去拜师,这哪一项离了钱能行?凭什么你大嘴巴一张,口令一喊,人家就得给你当牛做马?
清楚的记得,早些年,家里经济拮据,买纸买笔的钱我只能从生活费里抠,为了不使先生中断绘画,我们不买新衣,不买早上新鲜的蔬菜(早上菜贵,下午就便宜多了,有时我还去菜场捡菜农剥下来的烂菜叶),一周只买一次肉。想尽一切办法省钱、省钱再省钱。就这样,我们守住绘画这一方净土,默默劳作,笔耕不辍。
有的人看到我们清贫的生活环境,总是阴阳怪气的问:还在画画呀!没算一算这一年到头能挣几个钱?我在心里说:你挣你的钱,我们画我们的画,我们没钱也没向你借一分呢,你多管什么闲事。
如今,先生取得了一些成绩,有了一点名气,这些好事之徒还是那付嘴脸:呦呵,成画家了,还画出名堂了,哪天给我画一幅,又不需什么成本,一会儿的事。
这口气,既瞧不起画画的,又想拿字画妆点自己的门面。对待这种压根儿不懂得尊重别人、尊重艺术的人,你只是三缄其口了。
当然也有很多喜好艺术,又极其敬仰艺术家的普通人。
大概十五、六年前,一个外县的农民特别喜欢字画,他在一本书上看到先生的一幅作品,很是喜欢,硬是背着一个五、六十斤重的根雕一百多里坐客车来求画。
清楚的记得我打开门那一瞬间,他满脸是汗,由于负重太大,弯着腰很吃力的样子。他小心翼翼的问:这是李老师家吗?先生听到有人找也迎了出来,帮他拿下根雕,问清了来由。
山城里的人喜欢字画,又苦于没钱,就自己作了一个根雕来交换。那个根雕虽然形状不算好,又抹了漆失了原始的木色。但山城人那份淳朴善良真的让人感动。本来求一幅画,先生执意又送了一幅。那老乡感动得无法表达,只是不停地说着谢谢,谢谢。
一个懂得欣赏艺术,尊重艺术的人,他会对艺术家的作品视之为宝,相反一个不懂艺术的人就是满屋挂满艺术品,顶多只能算附庸风雅。
善待他人,尊重他人,珍惜他人的劳动。不要话中带刺,言中带刀。谁都不欠你,好好说话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