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意加深,白昼愈短,阳光越来越温暖。
日子或有或无或忙或碌,有意义也罢无意义也罢,随着时间向前,一任成为过去。
虚无,生命的虚无,赤条条来,不带走一片云彩。
最正确的方式是活在当下。因为过去已经过去,而将来未来。然而,当我们在说“当下”的时候,它已经被时间甩在身后,成为刚刚的过去。剩下的,我们还有什么呢?
天上的云,看似与昨天没什么不同,实际它不停的变化,千差万别。水沿着河床流,永不停息,也永不回头。大海不会干涸,正如天空总会下雨。天地周而复始。
自从有了人类,几百几万年来,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人活着,只有两件事,生与死。
尤其到了中年,才知道什么叫生,才了解什么是生活。走着走着,就走到一片泥泞的沼泽。走进了柴米油盐,被世俗名利包裹;尤其到了中年,才开始接触到死亡。比自己小的,一转眼长成少年变成青春勃发的小伙子。比自己大的,有的老态毕显,更有的悄然作古。
当曾经的青春少年,目睹人的这一变化,忽然的才发现,原来人也会变老。
孩童时,没有时间观念。不关心生,也不知道世上有死。每一天,有晨曦,有夕阳,有蜻蜓蝴蝶飞来飞去,那是永恒的存在。
每每回想起来,没有人不回味,在怀念之时,没有人不感叹,啊,还是小时候好呀。
小时候盼望过年,希望早一天长大,变成自己羡慕的对象。孰不知,谁没有烦恼忧愁呢?世上那里有完美的人事呢?
如今,终于长大了,并且是一转眼就到了中年,仿佛一夜间有了白发,就又怀念起小时候来。对把自己长大的时间充满了疑惑恐惧埋怨敌视。相反的感叹说,要是长不大多好啊,要是永远生活在小时候多快乐啊。
这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想,现在来看,更是一个不负责任的奢望。草木荣枯而知春秋,人有生老病死,谁也逃不了自然的法则。
所以,若要问我,什么人最可爱?我的答案是孩子,是天真无邪的孩童。
孩童是快乐的,纯真的。如自然的景色,是那么自然,真实。连动物也是小的好玩,可亲。比如小狗,小鸟,小猫,羊羔…比如小蜜蜂,小蝴蝶,蟋蟀…长大了,要么凶猛,要么邋遢,失去了原有的气质。
人也一样。孩童多可爱啊!婴儿时,浑身奶香,连放屁拉屎也不嫌,也觉得是香香的。到了大人呢,无比的臭,要掩鼻远离三舍。
孩童的眼睛多明亮,多澄澈。再看大人的眼睛:迷茫,浑沌,游离,油腻,怨恨,嫉妒,疲惫,乌七八糟。有时都怀疑:这是人该有的眼神吗?
孩子的语言也可亲,宛若贤惠知礼知性的美女,逗人一笑,有愉悦的心情。大人的话,充满谎言,做作,虚假,小聪明的陷阱。
有时想,人活一世,首先是活在小时候,然后是活在死时的那一刹那。中间的,大都可以忽略。所以,有诗人说,世上除了生死,其他的都是闲事。闲事如闲话,不值一提。
这些,大概是在读了《妞妞》后,产生的一点想法。
《妞妞》的作者是周国平,“妞妞”是他和雨儿的女儿,是他专门写给“妞妞”的,也叫《一个父亲的札记》,写在妞妞去世的一年后。
妞妞只活了一岁半,十八个月。在出生的二个月,就发现眼睛有问题,患上了眼癌。幼小的她,开始承受着大人都难以承受的痛苦。
可是,妞妞的天性的快乐,她的爱说爱笑,她的聪明灵巧,她的可爱漂亮,有时让人感到,在幼小的她是忘记了疼痛。也更加的让人痛心,不安。
恐怕是,没有那一件事比亲眼看着自己的亲人一天天离去更让人锥心心碎的。何况是一个婴儿。
做为父亲,周国平用深情质朴的文字记下了妞妞生前的点点滴滴。什么时候学会说话,说的什么言词。什么时候开始叫的“爸爸”“妈妈”。妞妞的玩具,妞妞的兴趣爱好,喜欢听音乐,喜欢光的“亮亮”。在一个孩子的心灵,世上的一切都是新奇的,可亲的。一个小生命对世间的探索刚刚开始,然而不幸让它嘠然而至。
读时的心是紧的,沉默的,低沉的。可爱的妞妞,她的音容笑貌也在我的眼前闪现。或多或少的,从中感受到作为父母的痛苦,感受到妞妞的快乐。那每一个词语,那悠长清脆的音腔,也不时在长空嘹亮划过。而对于妞妞的父母,这样的一种感受是永恒的。
也确实,世上只有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作为父母,养育儿女是多么不易。有时,我们觉得自己只不过是在随意中长大的,殊不知其中又有多少的付出。一个生命的诞生又有多少偶然。
另外,让人想到死这件事。想到生命是怎么回事?
死是必然,只有这一件事不用着急,总有一天实现。自然的想到生,活着的意义?生命是什么呢?
生命是应该被重视。每一个生命都有获得幸福的权利。平等,没有贵贱。活着,在于过程,也只有这个过程。另外就是责任,对自己的,对亲人的,对社会的。
愿生命都有尊严的活着!愿每一个人平安健康!愿你我都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