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低声教育?低声教育是与教育孩子时大喊大叫相反的一种教育方式。
就是:有话好好说,慢慢说,是轻声细语,心平气和的说。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感慨: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当妈难,当个温柔的好妈妈,更难。
很多时候面对孩子的调皮捣蛋,不听话、甚至是“屡教不改”,忍不住情绪上头、音量不由自主地提高了不知多少倍。
吼他,是因为妈妈们太心急了,太爱他了。
然而对于孩子而言,妈妈的高音吼叫是恐怖的,给孩子身心造成的伤害,是无法磨灭的。
因为大多数的吼叫、责备都是惩罚性的,降低了孩子的幸福感,长此以往孩子也会缺乏安全感。
在我们身边,亲子沟通问题一直普遍存在,很多孩子都对父母关闭了心门,横眉冷对、沉默不语。
闺蜜的朋友小婉经常就是这样说的:“现在的小孩子超级烦说话全靠吼的,不吼都听不进去的,有时候嗓子都吼哑了,也不起作用的,就只能上开打了。”
在朋友的眼里,吼、骂、是教育孩子最直接的方式。简单有效。
正面的亲子沟通,在他们家是没有的。
本该是喜欢腻在妈妈怀里撒娇的年纪,却和妈妈一点都不亲。有时候跟我他说话时,感觉他的眼神都是闪躲的。
记得,上次我们一起带孩子在湿地公园晒太阳,孩子们都喜欢玩沙,玩的不亦乐乎,难免会把沙子弄到衣服上,然而小婉就站在一旁大声呵斥到:张小伟你玩沙子是用手玩的还是用脚玩的?看看你,鞋子上全是沙子,今天刚换新鞋子,你会不会玩?不会玩就不要玩了!你听见了没?妈妈在跟你说话呢?你耳朵聋了吗?”
孩子们正玩的尽兴,压根儿就把沙子以外的声音都屏蔽了。
反倒是小婉气呼呼在那儿唱独角戏。
其实,“吼”只是一种情绪的宣泄,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吼”这样的教育方式,本身就是语言暴力,夹杂着不平等。
如果我们经常对做错事的孩子高声斥责,对孩子的性格养成、心理健康有不利影响。比如,自卑、冷漠、抑郁、胆小、等等。
孩子还小的时候,需要父母去慢慢引导他,等等他。不要急于求成。
不要觉得是你的孩子,年龄小,就可以对他颐指气使、呼来唤去、或者对他的行为指指点点、妄加批判。
这只会让孩产生厌烦、反抗心理,起不到正向的教育作用。
经常性的对孩子大声吼叫,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培养,从而会造成以后孩子对他人的不信任感。
小的时候经常吼,长大了会走两个极端,一个是非常胆小怕事,一个是情绪变化会非常大。在处理事情时特别容易情绪化。
孩子老天送给我们的天使,我们应该送他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