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一直再读罗伯特清崎的《穷爸爸富爸爸》,又追了这个系列的其他书。对于他讲到的“财务自由”神往不已,但知与行却是两件事,正如大学里的投资学教授课讲得再好也没有出比尔盖茨之类的人物,而那个和天堂一样美好的词汇“财务自由”更是离我太远。
“去学校,好好读书,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获得一份优厚的工资,这是一条90%以上的人认为正确的路。这是我父母现在还以为的一种观念,我和我哥相比,我就是一个没有用的人,他有一份稳定收入不错的工作。我就是那种不安稳的工作那种人,说多了都是泪。。。
现在光我们这个三线城市的学区房涨到一万多一平米,择校费数万的今天,人人还是认为读书是获得安稳唯一的出路。为了过上安稳富足的生活,得到一份好的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我认为出来以后怎样重新学习财富的管理能力更重要,怎样让我们的资产不断增加。
今天再次读本书,有个词提起了我的注意:“恐惧”。可能是现在深刻地体会了生活、工作的不易吧,现在理解了作者对大多数人追求安稳生活的原因分析。对于生活变化因素的恐惧,使我们都迫切地追求安全感,其本质就是逃避,逃避生活对我们的推动。而大多数人认为好好读书,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就是获得安稳生活的最安全的途径。从众的思维模式,就让我们躲进逃避的借口里。席慕蓉曾经在她的散文诗中做了思考:因循众人的路,即使不能达到终点,也可以有一个号的借口。从众的思维模式,最可怕的就是使我们失去自己的天赋、创造力、特质、个性,成为一个只能复制的人,最终失去自我的特有价值,沦为生产资料的一份子。成为看似标准实则死板的一份子,而不是创造世界、推动社会发展、充满灵性的一份子。每一个生命都是造物主的精灵,作为具有高度智慧的人类,最宝贵的就是灵性,或者说创造力和个性。但是,那条逃避恐惧的安稳之路,终于会毁掉这最宝贵的天赋。
我们终生都在逃避恐惧,而我们却一天都没有逃避它。只要我们对于工作、钱的看法没有改变,我们就只能陷入“老鼠赛跑”的陷阱之中,难以摆脱。为钱而工作,来支付我们的生活花销,为了更好的生活,更加努力地工作,为了保住工作,加班加点地工作,最后,失去生活,因为生活就只剩下了工作,为了赚钱的工作。当生活只剩下工作,生活就失去了乐趣,我们只会抱怨工作、抱怨老板、抱怨物价、抱怨一切。可能这就是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调整心态,只能起到很小的作用。因为,工作的琐事如潮水般淹没你的一切,无法从容。
一个人只有迎面恐惧,战胜恐惧,特别是战胜自己内心的恐惧,我们才能在财富自由之路不断前行。最后祝群里的兄弟早日达到财富自由,希望有机会和群里的朋友们聚聚,聊聊在财富之路的经历。加油吧,少年!期待下次的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