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李白《把酒问月》
对花持酒的舞姿,踏雪寻梅的笛声,水晶帘拢后的凝望,古刹空山里的啼鸣……皓月当空,古人借这山间明月抒发了多少情怀,留下良多泽被后世的名篇,给如今的我们振聋发聩的警醒。
当我们吟诵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诗句时,是否被勾起那忧思愁绪?那“昨夜闲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的游子之情;亦或是“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家国之思;皆是古人望月兴叹之感。花落闲潭,春光恰好,身在天涯,无法乘月归家;国破家亡,明月依旧,东风甚寒,此情此景,情何以堪!
回看今时今日的我们,与古人同照一弯钩月,却好像已失去古人的那般情与思的能力。在外游子疲于抽出暇隙时间与父母通一次电话,假日时也吝惜一张归程的车票;整日沉迷于各种社交活动与电子产品,脑中全无家国之思……皓月的降临是为了传递思念,而不是开启灯红酒绿的夜生活大门的钥匙。任沧海桑田、时光荏苒,鱼传尺素、明月寄情都不应被时光磨灭。我们要抬头与古人一同仰望着那轮明月,共同期许“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江水滚滚东流,只有一轮“孤月”永悬天上,无论是无言上西楼,独身观那如钩残月的李煜,或是举杯邀月,对影三人的李白,再或是病中白双鬓,卧看残月上窗纱的易安,都被这月勾起无限情愫,毫无矫媃做作之容,更非“为赋新词强说愁”。
夜里看窗外的月,月下花间一壶酒,一梦到长安,醒时月落乌啼,江枫渔火,正照彩云归,无限清幽雅致,阔达悠闲,寒岩听泉落,竹林听风月,薄帷鉴明月,任清风摆动我衣襟,流水潺潺,奏出那高洁与淡泊的志趣。今人急功近利,急躁肤浅之姿;唯利是图、奴颜婢膝之态都与这清风雅月方枘圆凿,格格不入。笙歌归落院,灯火下楼台,夜晚降临,一切浮华黯然退场,那明月的高洁傲岸,是千百年来历代的文人墨客的追求与向往,更应成为我们无贤不肖共同的目标。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张若虚此言极富哲理,从个人来说,生命较之于明月是不值一提的,不过沧海一粟矣。而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断延续,又是一种连绵不断的关系,与山间朗月作伴。我国天宫系列的成功实践了对天空好奇的探索,也见证了祖国的强盛。此时,这月不仅是思念,是品格,更是我们对未来以及未知美好的期盼。皎洁的月光后将是光明美好的明天!
每一个喧嚣的日后,总会期待着一轮月亮,它有时是小楼倚窗外的一弯新钩,有的是关山大漠的新磨飞镜……它始终立在历史的来路与去路,看尽世间沧海桑田,依旧是那旧时月。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