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可数鱼

文/幸福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上回去兰州抽时间,去了南关西北书城。好久没去书店看书,一来想去看看出版的新书,二来看看书店的规模。我去的那天正值双休日,早晨九点书店刚开业以后,到书城里来看书的人,就已有很多了,其中不少读者是孩子,他们在儿童图书区开心地玩耍。读者或站或席地而坐,手里捧读书籍,凝神专注在书店一角,沉浸纸中城堡的神态,于我心生出些许羡慕来了。

城市的双休日和假期的娱乐休闲方式,福利资源该比小城是丰富多的,诱人心动的地方比小城自然要多,即使漫无目标四处转悠,浪大街逛市场,也能消遣寂寞。人们却把读书当做了生活的一部分,待在书店读书可以过半天。让人感到书香的浓厚氛围,埋头读书的人,满心沉浸投入,妆点着城市的风景。图书馆——在“书神”博尔赫斯的心目中,占有不可或缺的位置。双目失明了后的他曾说:“如果有天堂,我想那应该是图书馆的样子。”欣赏那些读书的人,在闲暇时能有这样一座书城,尽情在书海中徜徉,撷取知识的营养。坐在图书馆和书店从容读书,该是文明社会的一项福利。读者有优裕的时间选择书籍,有读书的雅趣,不会因翻看太多,呆在书店的时间过长,而担心投来冷眼冷语。

新书摊位前是时下畅销图书,跟热映的影视同步而行,畅销书拜影视作品所赐,文字写手随之走红,那些跟着推出系列作品,应接不暇,能用玲琅满目来形容。随手翻开手底下的书籍,每本装帧得相当精致,掂在手里有足够的分量,封面书页从纸张到印刷质量,足以匹配其新潮与时尚,书商匠心独运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吸引读者的眼睛。除了包装形式,读者看书的思想灵动。畅游在洋洋大观的书林书海,更加自感阅读视野的狭窄。在这时,感到渺小与庸碌如我,一如漂浮空中的尘埃。没有找到自己满意的书,而好读书还是“开卷有益”。读者挑剔的眼光挑拣书,以致挑花了眼。摆放在书架上层层码放的图书,是有灵魂和生命的,读者时常困惑无书可读,而书架上的书经年累月,默默地等待着读者欣赏的眼光。

上学时,语文老师每次布置作业,叫同学们写课文思想内容,总结课文段落大意。当时不以为然,认为每天使用语言,对我们早已得心应手,写到读后感时无话可说,往往生吞活剥,吭吭哧哧的课程作业,总是敷衍了事地交给了老师。如今看来,语言和文字的熟练运用,并做到文学意味地表达,实则尚有一段漫长的路。书籍倾诉的知音,读者检阅的美感,实际上都属于是互动极强的创作,假若只是信手翻翻的带过,蜻蜓点水的一页转身,或许就是一生的擦肩而过。

站立在书架上的书,期待读懂的眼睛,读者需要打动的文字。多好看的书,既有美好的纸张装订,又有好看让人心动的思想蕴含。这次我选了一本《朱自清作品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浏览书目觉得那是能收藏的书,经典名著,常看常新,永远不会过时落伍。书中呈现宁静的文字,勾画出祥和的人文图景。《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匆匆》等散文作品,收录为语文课的范文,伴随多少人走过学生时代。那篇描写父亲的《背影》,虽已走出了中学课本,而它注定成为一段不被忘却的传世美文,过目难忘,定格在记忆中。

往往这种初次的阅读不会继续下去,而朱自清的散文给人带来的美感,确是既熟悉而又陌生的体验。传世的精美散文,奠定了朱自清近代文学史中的地位。每次听《荷塘月色》配乐朗诵时,惊诧行云流水的韵致,点缀人间美轮美奂,不染纤尘的清澈,散文也能这么美。仿佛天作之合的美文,与人心手相牵的默契,觉得那份唾手可得的美,存在只可遇而不可求之间,带人步入美妙的至境。都说散文好写,因为人人会写,却并不意味着人人都能写好。赏心悦目的散文,不仅抒情释理,还都能上口朗读。如朱自清散文,有的也很浅易直白,不少写人记事的篇什,用笔平实朴素,而蕴于其中的书卷气,文雅的气质带着的气质,是朱自清散文细密针脚中,自然而然透散的神韵。

五四白话文创新中,涌现出的作家形成了绚丽的文艺景色,蔚为大观。鲁迅先生这时创作出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是近代第一篇“白话体小说”;在白话散文创作领域,朱自清散文文学成就,是他白话文人散文的开山之石,在文坛上崭露头角,成为白话散文中的翘楚。虽然他的散文作品篇数并不多,而且每篇又是短小精悍,但却给人清风拂面的阅读感受。朱自清没有长篇小说,跟鲁迅一样,他们创作的文学作品以质取胜,尤其是在当时完成新文体和文风转型期,创作时的革故鼎新,抛弃旧有的古代文学陈规,承前启后的新文学实践,探索尝试新的文体创作,他们的散文创作本身就是一种可贵的创新。读朱自清散文,能感到身边的人文磁场,他对创作的尝试与体验,饱学诗书与转化运用,创作时心若止水,行云流水的文字。一篇篇建筑美与音乐美和绘画美的结晶,构成了结构散淡的散文,感情色彩浓郁的文字,读他的散文最为深刻的印象是,澄净、沉静、沉浸的氛围。这种感觉是非常美好的。我总觉得,那是一件多么愉悦的创作体验。这种文章能淘洗去浮躁,拂去心灵的蒙尘。

朱自清写人,有情有义。他在写他的学生时这样写道:“但走去看学生会的布告时,知他还在人世,觉得被鼓励似的,忙着将消息告诉别人。”“试问门役,‘死了没有?’他的回答,我原是也知道的,是‘不知道’三个字。”“我去的时候,正在重殓,韦君已穿好殓衣在照相了。据说还光着身子照了一张相,是照伤口的,我没有看见他的伤口;但是这种情景,不看也罢了。”“我们于是都又默然。”(《哀韦三杰君》)“五年来人事代谢,从我认识他时,他的脸就是这样,但人究竟是人,明知是迷执,打破却也不易的。”极其简约的文字里,饱含着作者的深情。俭省的文字,像柳宗元的散文《小石潭记》风格,他的散文既有对散文的怀旧情愫,对古文又是一次温故知新。

闻一多先生提出的现代诗歌的“三美”,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用在朱自清的散文作品也同样适用。散文具有文学审美的要素,从他的一系列作品中极容易读到。看创作履历,知道他是以诗歌最早出道的,随后转而主攻散文领域。以写诗的笔触,诗人的气质,来写散文必有诗的韵味,将诗歌创作风格,贯彻到了散文创作实践,取得了崭新的突破。颜色、气味、形状,是他的散文描写的主要对象,在写作时调动了感官和情志,使人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

朱自清散文的建筑美。也即是散文的结构美。散文看似自如的行文,文章内部却蕴含着章法,继承了散文传统美学观点,有作家说“散文贵散”,讲散文的结构疏密有致,但又说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文字表象下讲究的内在规律。以大学教授为本业,接受过骈体文、韵文影响的他,随处可见经济俭省,清淡恬静的文字,也能目睹到“半文半白”的文字和句式。自然有深厚的国学功底,在众所皆知的篇幅中,能见到他的才学见识。虽然对语言文字的运用,在行文间有古文章法的影子,有时在转化为白话文时必然出现的生涩,由此能看出作品的存在的斧凿痕迹,但那也是贴切和自然的运用,没有“以文害意”的问题。朱自清学哲学出身,在散文中能看到蕴含其中的思想脉络,作家情感河岸上浮动的光景,逻辑思维结构自始至终远呼近应。“春余夏始,是京城最好的日子。我重翻这诗稿,温寻着旧梦。心上倒像有几分秋意似的。”生活中寻常的场景,大街里弄、民宅和小胡同,那些司空见惯景象,在朱自清的散文中一应呈现,文字通过优美的叙述,使人身临其境。白描勾勒手法,舒缓明朗的叙述,铺垫在行文中,是修辞手法的熟练运用。在异域见闻篇中,他写威尼斯的水城,尤见散文的建筑美,音乐美,贯穿他的创作技法。写罗马斗狮场:“斗狮是一种刑罚,也可以说是一种裁判;罪因放在狮子的面前,让狮子去搏他;他若居然制死了狮子,便是直道在他一边,他就可获胜了。但自然是让狮子吃掉的多:这些人大约就算活该。想到临场的罪囚和他亲族的悲苦与恐怖,他的仇人的痛快,皇帝的威风,与一般观众好奇的紧张的面目,真好比一场噩梦。”(《罗马》)

朱自清散文的音乐美。写景散文堪称优美,而他写人的散文虽有所不及,但极其有味且耐看。《儿女》,写他和妻子,他们的五个子女,描写家庭其乐融融围。作者提到父亲,与那篇《背影》照应,看出爱心多情绵软的情怀。“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结尾写道:“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荷塘月色》)“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梅花>后记》)“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现在无福消受的。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散文往往有感而发,源于生活,写人记事,娓娓道来,格式犹如书信,更像一篇每天记叙的日记。能够想象得出来,那时的文人,应该还是用毛笔和砚台,劳形于案牍,那些经典散文该是字斟句酌后书写而成。这也是作品文笔俭省,笔墨经济的原因。

朱自清散文的绘画美。白描是美术的手法,读散文能看到工笔白描画,不着色的轮廓,勾勒出景物及人物的概貌。“密不透风,疏可穿象”,写景写物笔法纤毫毕现,有时需借放大镜来看。作者是江南人,江南水乡赋予他的散文清灵与秀气,赋予了他的散文的清爽透彻,散文文笔缜密,绝无芜杂,也极少旁逸斜出的枝节,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用笔不拖泥带水,毫无沉闷的繁冗之气,行文如小桥流水,高天流云,干净利落。另一篇散文精品,是《温州的踪迹》。这篇写景散文由四篇短小篇什组合而成,浑然一体又能单独成篇,分别是《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绿》《白水漈》《生命的价值——七毛钱》。有几分张岱的《湖心亭看雪》的意境,文人散文的书卷气,将才学知识和人生阅历,倾注笔断下的文本。

上学时背诵的《背影》《荷塘月色》《匆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篇,回头再次阅读时,被美文的意境所感染,疏朗冲淡的时光倒影,仿佛仍在书中鲜活,瞬间的美好人情和物镜,像颤动在绿树枝叶上的露珠,像忽然凝固了的琥珀结晶,停留在了时间的刻盘上,那些须臾即逝的美景,经作者妙笔捕捉后定格永恒,收录在读者的心灵模板上。

在诗歌和散文的国度,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高峰,涌现诸子百家思想学说,后起的“唐宋八大家”把散文创作称为“文以载道”,散文创作成就斐然。承继了“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唐诗意境和诗韵,朱自清将散文笔墨融汇于诗情画意中,以“描眉深浅却似无”的画面美感,被人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仿”,概括出了他的散文艺术成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875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569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475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459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537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63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80评论 3 4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26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73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86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52评论 1 34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21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66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90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35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129评论 2 36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125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泛型的用处 将运行时的异常提前至了编译时 避免了无谓的强制类型转换 自定义泛型 自定义泛型就是一个数据类型的占位符...
    云承寒阅读 368评论 0 0
  • 长头问路,四海为家 从此浮沉不挂,安步向天涯 不问因果,不抑浮夸 只求半缘修道,相思...
    沙华_ad21阅读 260评论 0 5
  • 我的家在山东省东营市G县的一个小村子里,在外上大学的这三年里,每一年在学校都想家,每一年回家后我都急着逃出去。 下...
    ECHO_44c5阅读 413评论 4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