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如何回归初心

个人的体会分享一下,有争议的留言,一定回复,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关注一下,会一直更新的。接下来开始。


且以巧斗力者,始乎阳,常卒乎阴,泰至则多奇巧;以礼饮酒者, 始乎治,常卒乎乱,泰至则多奇乐。凡事亦然,始乎谅,常卒乎鄙;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庄子》

有些事情常常出于真心或者无心,却在受到某些“干扰”后而多了烦恼,多了一些不为人知的欲望。就比如我个人写这些,也会有阴阳之患。

“奇巧”往往会带来烦恼,当事人往往很难以摆脱,简单类似小男孩不敢和女孩子说话,这些欲望是从你自己的心理获得力量的,即发生了自我中心,以下从两个方面说:

1.自我中心。发生以上情况常常有某些“干扰”,或许这些干扰里包含有你无法舍弃的渴望与追求,或许包含有你深深的对失败的怅恨,又或者对同伴的渴望。发生自我中心,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我”,《道德经》中我个人给出的答案是:无。即我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不知道,不知道就是“我是谁”的答案,就像没有“有”与“没有”的没有一样,要用反面的力量,就像这个世界绝对不是精英的一样,甚至说就没有“我是谁”这个问题,我即是“无”以“无知”为知,我就是“无”,虚已待物,唯道集虚。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既然为一体,那么欲望无从借力,回归静。

2,自由。因为人们在自己身上找不到比力量更值得敬重的东西,而在外在的强力面前又无能为力,所以自愿拜倒在神面前,甚至不管这神值不值得他拜,也就是说他自己的思想无法摆脱对神权力的崇拜,之后就发生了思想的屈服,任由神摆布他,类似的以上的情况,就是说我们无法摆脱像神一样的对欲望的摆布,我们自己的思想无法摆脱那种对欲望的崇拜。所以无法回归初心。这种情况实际上是奴隶般的卑躬屈膝。以为把自己最宝贵的东西献出去就可平息欲望。

即使人注定会死亡,但人仍然是自由的,在人的有生之年里,我们可以审视,判断,幻想,创造,在人所知道的世界中,这种自由属于人独有,在这种自由中他优越于控制人们的不可控制的力量。

但是,事实的世界毕竟是不完善的。

适应了生存竞争的人是善良的,这个回答是可憎的。

如果权力是坏的,那么就让我们打心眼里拒绝它,在这种拒绝中体现了人真正的自由,决心只崇拜由于我们自己对善的热爱而创造的上帝,只尊敬我们洞察生命最美好瞬间的天堂。我们是自由的。在思想是自由的,在行动上,在欲望上,我们必须屈从于外在的专横暴虐。由此找回初心。

(待续)

推荐阅读罗素的《自由之路》第二方面大量引用其“自由人的礼赞”一章。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王子 你是妖魔 或是鬼怪 你是魑魅 或是魍魉 你是孤魂 或是野鬼 我是凡人 或是俗人 并非阴阳 或非道...
    寻欢王子阅读 1,202评论 0 0
  • 向日葵象征着美好,阳光,积极,今天画了一组向日葵,也还是简单的手绘,比较适合初学者,还有就是幼儿园学画画的小朋友哦...
    小梅绘生活阅读 4,249评论 0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