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210,6-9-2,滕文公章句下9-2》
今天是丁酉年壬寅月丁卯日,正月十三,2017年2月9日星期四。
【"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书》曰:‘洚水警余。’洚水者,洪水也。使禹治之。禹掘地而注之海,驱蛇龙而放之菹,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险阻既远,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
一.一治与一乱是历史规律。
孟子说,一治一乱的道理是普遍的,具体到每一个大的历史时期,都有各自的表现和做法。
二.先说尧的时期。
1,主要问题是人与自然的矛盾。
表现在洪水、野兽与安居乐业的矛盾。
洪水滔天,在中土泛滥,进一步导致龙蛇在平原陆地上居处,使得人民没法安定地在一处居住,地势低的地方就架木为巢作为居所,地势高的地方就挖洞穴以安家。虽然如此,在洪水和猛兽横行的环境里,人民的基本生命得不到保障。所以《虞书》上说:"洚水警诫我们",洚水就是洪水。
2,现代的很多中国人,经过一百多年的文化清洗,已经从观念上将天象与人道的学说,直接定义为迷信愚昧落后迂腐,可谓标签化污名化的成功范例。一方面出于人定胜天的观念,一方面出于机械历史观念,什么叫做机械历史观呢?简言之即是没有循环这回事,认为历史是线性发展的,现在比过去进步,现代比古代进步,未来比现在进步。我请问,你比过去是进步的还是衰退的?有那么肯定绝对吗?不一定吧?对于天象和人道的关系学说,必然涉及上下千年的历史作为范畴,才能开展有益的讨论,所以,这事儿只宜在学者圈里进行,确实离百姓日用是有些距离的;但是,可以具体到一个人的人生历程的层面对照思考这个问题,也能部分地说明天与人的关系,第一,是不是完全无关呢?没人敢说这么没常识的话。第二,是不是人定胜天呢?地震你能准确预测了吗?稍微隐深一点儿的、渐进型的就搞不定,大话之为大话,无论说得早晚,都是大话。大话就是不客观,不客观的话就是错话。第三,人涵盖天呢?还是天涵盖人呢?如果没有工具,一天你能走多远?有了工具,人类迈出的最远距离是多远?我们的知识可以计算的宇宙又有多远可以走完?整清楚这个再扯那没用的大话吧。
所以,君子戒慎不睹,恐惧不闻,小人肆无忌惮,大话欺人;孔子说:"祭神如神在","得罪于天,无所祷也"。
中国哲学若是剔除了天命观,还搞个P啊,剩下的就是自圆其说的扯淡了,扯淡有意思吗?不讲天命,那就什么都讲相对,相对来相对去就相对到虚无主义,就不再讲真理了,也就不讲天理了,这些都不讲,讲什么呢?只讲实际,就事论事,解决问题。当然了,这种人那里,理想就成了很可笑的东西了。跟这种头脑,有什么好谈的呢?
3,言归正传。
尧的时期,气化乖逆,戕害人民的生命,威胁人民的安全,这就是那"一乱"。
4,治理措施:为天下得人与为天下除害。
尧为此而忧,日夜思虑为天下得人的事。
5,有人说,为什么不马上动手自己干啊?
《人物志》详细区分了人的能力、才智。其担任的职务和治国方略就必然有区别。共分为八类,兹不赘述。至于君主的才能,是与臣下的才能不同的。良臣以充分发挥才能、能言善谏、善于处理政务为三大标准;贤君以善于用人、虚心纳谏、赏罚公正为三大标准。
不能混为一谈。如果要求领导把自己那份儿和手下那份都干了,正是夏粲、商纣这些人的风格和下场。各行其道,各遵其理。酱油是咸的,醋是酸的,酸甜苦辣咸里只能占一样功能。水没有味道,才能把五味统合为一。如果水是糖,就没有水,只有糖水。所以,真的领导是无为而治,不为而为,不显才干。
捋起袖子自己干具体工作的,只适合某一类型的工作,即是偏才;作为领导者的素质则以平淡为要。自己第一个冲上城头的,勇敢血性,可以当队长,曾国藩只是观察记录哪一个最先冲上城头的,按律重奖。如果曾国藩自己搞冲锋,他只会喜欢跟在身边五步以内的随将。这种人干不成大事。
6,所以,帝尧开发了舜,任用舜,舜第一步从治理水患入手,任命大禹治水。大禹根据水往低处流的特点,掘去壅塞,疏通河流,把洪水注入大海,不让它决堤横流;根据蛇龙必有所居的特性,放火驱逐,赶到沼泽湿地,不让它们盘踞平原。水沿着地上的沟道流动,长江、淮水、黄河、汉水,四大水系就是这么形成的。水患既已解除,鸟兽不再危害人们,百姓们得以在平原上居住。
这是尧时代的一乱与一治的故事。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译注》杨伯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