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上周陆续面试了几个应聘外贸的求职者后,我要求人事部在第一道把英文邮件翻译成中文的面试题的基础上多加了一道题,那就是用英文回答那封邮件。
如果说第一道题着重考察理解能力和词汇量的话,那么第二道题就着重考察应聘者的问题的应对和解决能力。因为在外贸工作当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客户各种各样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对客户的问题作出解答和反馈。
今天面试了几个应聘外贸的求职者。说实话,他们对待即将可能得到的工作的面试的态度让我挺失望的。
原本两道面试题,几乎所有的人都只做了第一道题,而忽略了第二道题。
他们中有人跟人事小妹说有些词不懂是什么意思,怕误解了就不好做英文回复。我就反问他们:“为什么不用翻译软件呢?现在又不是什么升学考试。第二道题必须做!”
他们恍然大悟,原来是可以用翻译软件的。我们并没有预设不能使用翻译软件的障碍,是他们自己给自己设置了这样的障碍。我也不能保证我能够把第一道题里的所有单词都认识完,但是只要职者对邮件中客户的核心问题点把握住了,照样可以对客户做出完美的回答。我们不能对客户的邮件置之不理,哪怕你给客户一个否定的回答也总比不回复的好。况且现在竞争这么激烈,任何一个疏忽都可能导致订单的流失。能够突破习惯思维快速解决问题才是我关注的。
譬如说,任何一个公司,只要提供名字,我能够在五分钟内查到这个公司是何时何地登记注册的,注资多少,员工多少,主营业务是什么,有什么知识产权,股东有几个人,老板叫什么名字,公司有没有违法记录等等。想要了解这些信息也非常简单,一款软件就能搞定。关键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掌握足够的信息,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在洽谈业务的时候掌握主动权。
一般来应聘外贸的分三类人:一类是应届毕业生;一类是有几年外贸经验但是跳槽频繁的;另一类就是想转行做外贸的。
应届生无工作经验无可厚非,他们一般会在简历里大篇幅的描述自己在学校里和社会里的一些实践经验,让自己看起来真的很smart。我也经历过刚毕业的那段苦逼日子,真心想好好在一家有吃有住的“好”公司呆个十年八年的,也非常认真的对待每一次面试。但是偏偏没有这样的可以称的上“好”的公司愿意收留那时候苦逼的我,逼着我去单干去了(有点扯远了)。不过话说回来,作为可塑性极高的应届生,我还是非常愿意给他们机会的。他们若是有机会在我的团队里干,以我爱分享的性格,他们一定会成长非常快。我不会像有些公司业务和老板总是藏着掖着,生怕别人学了去。我不怕他们学,就怕他们不学。
对那类有几年外贸经验却频繁跳槽的求职者,面对他们简历上描的天花乱坠的业绩,以及英语等级,我一般视而不见。我会暗自计算他们平均多长时间跳槽一次,关注他们陈述的工作经验中那些是实在的东西。如果他们说的东西与新手一般没有任何成长的话,我一般会首先cut掉。
另外一类想转行做外贸的求职者,我佩服他们的勇气。至少他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并且获得了相关面试机会。这类人更渴望改变,更渴望成长。
然而,这三类人都有一个普遍的特点:不重视自己的时间和付出,甚至是完全没有准备就过来面试了。这就是让我失望的原因。
为什么这么说呢?
无论是哪类求职者,最低的英语等级也有四级,那么远的地方跑来我们公司参加一个面试,我都替他们感到辛苦。好不容易做完面试题目,到我跟他们聊的时候,特别是用英文自我介绍的时候,我才发现他们原来根本没有准备!说不到三句英语就说不下去了。
我不是学历控,更不是什么英语等级控,我只注重一个问题,那就是态度。我也参加过不少面试,但是我知道一天最多只能安排2场面试,任何一场面试都需要费半天时间。如果连英文自我介绍都懒的去准备的话,我有什么理由相信他们重视这场面试或者这份工作?或者说他们有什么理由说自己珍惜自己的时间和付出?
作为销售,最重要的是先学会推销自己。如果连自己是谁都说不清楚,那客户有什么理由相信他的产品呢?
我尊重他们,给他们时间用翻译软件重新做面试题;我佩服他们比我有勇气转行;我也不太十分关注他们是否刚毕业。哪怕即使看一眼他们的简历就知道他们不适合外贸工作的时候,我依然坚持让他们走完流程。临走时我跟他们诚恳的说:“紧张没有关系,但是既然决定要做外贸销售,就必须认真对待每一个面试。我也不想辜负你大老远跑来这参加面试,我几句话就把你打发走,那是对你们的时间和付出不负责任。任何一个外贸销售的面试都有可能会遇到用英文自我介绍的,哪怕是背,也要背下来。如果连背都不愿意背,你怎么能让我相信你真的很希望得到这份工作?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自我介绍很难吗?不难。只要认真思考过,组织过语言,说十句八句话并背下来,总比考英语四六级容易得多。
如果我随便就让一个完全没有做准备的人通过面试,那就是我对自己工作的不负责任,对公司的不负责任。
这跟能力无关,跟态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