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十一点半,晚睡的我听到楼下传来训斥声,听声音又是楼上男子在骂孩子了。孩子妈妈常年不在家,爸爸性格暴躁,经常对孩子拳打脚踢,大概是孩子成绩不理想,只能听见孩子回到家后又被爸爸打了,听见小男孩无比绝望的干嚎,哭的撕心裂肺,声音很无助。
这种情况这两年时常发生,本来不想关注太多,但是一次次的声音都已经很大,影响到邻居休息,但是对于这种事情劝说也是无用。人家打的是自己的孩子。
小男孩胖嘟嘟的,刚上一年级的样子,印象当中他的爸爸算是比较斯文有礼的样子。不知道什么原因,一直很少见到孩子妈妈,我们也并无太多沟通。每当孩子哭声传来,我的心里也一阵阵的很难过,孩子是天真善良的年纪,却被自己的父母,一次次伤害。‘打孩子’也许在很多人眼中很正常,特别是男孩,撒谎或者作业没写,成绩不理想等等被打两下也许我们都觉得很正常。
我们自古历来就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说法,小时候被打的伤痛长大就好了,也许我们大都是这样的 想法。
其实并不是这样,孩童时代的伤害有时会伴随孩子一生。
记得身边一个朋友她说自己和父亲关系一直不太亲密,就是因为小的时候父亲经常会打她,在外面玩的正高兴,一回家就被爸爸没缘由的一顿暴揍,从小没见过父亲笑脸,感觉自己好像不是他亲生的,朋友说她也羡慕别人有个好爸爸,可是自己的爸爸,真的让自己很累,现在年龄大了,看着父亲的样子你,有时候想和他亲密一些,却真的不知道怎么开口,怎么去做。就只能尽量满足他的物质需求,算是守孝道了,可是那些小时候受到的伤痛却一直在自己心里深深地埋藏着。
也许打孩子我们是让他学会尊重自己,但是却没想到这会让孩子更加惧怕自己,甚至慢慢的让孩子和我们疏离,其实只有建立了信任感和安全感的前提下,孩子才会有良好的表现。
演员陈乔恩和她的妈妈之前参加一档亲子节目时,一直和妈妈很疏离,陈乔恩坦言,自己是在妈妈的打骂中长大,随时会有被打耳光的危险,还曾经被妈妈用树枝打到浑身是血,自己很长一段时间活在恐惧当中。其实在节目里,也能看出陈妈妈一直想和孩子亲近,但是孩子已经成年,这段亲子关系想改善是很吃力了。
被父母打骂过的孩子成年后对待自己家庭会有两种极端,一是不敢要孩子,不知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第二种是继续父母的教育方式,继续打骂自己的孩子。也许好的教育和社会成长会使童年时期的伤害在孩子身上不那么明显,但是真正隐藏在心底的伤痛自己孩子自己知道。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孩子从小经常挨打,他们的内心一定是冷漠的,对他人也是充满抗拒的。也许我们在孩子成人后想尽办法的去弥补伤痛,去反思自己过错,但这个过程真的是很难的。
到最后,他可能会不记得小时候你是怎样的宠你爱你,却永远记得你抡起手掌打向他的样子。
所以,尝试着去了解孩子。多去关注孩子的内在,而不是在稍有不顺心便拳脚相加,不要把孩子当成我们情绪的出气筒,把孩子当成情绪发泄的工具,大多数去虐打孩子的父母的心态;孩子是我生的,我有权力去处理他,他不听话我就可以打。
所以,并不是所有棍棒下都会出孝子,棍棒底下,都是伤心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