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
40岁的Erika Kohut(伊莎贝尔·于佩尔 Isabelle Huppert 饰)表面上是一个优雅的钢琴老师,外形独特、气质出众,但对学生却无比严厉。一切都是她面对自己的母亲无休止的折磨——专制又无理,令Erika的各种欲望都无法发泄。Erika每天躲在厕所用剃刀伤害自己以求快感,嗅着内裤上的味道以发泄欲望,还去租看色情录像带。于是当18岁英俊冲动的Walter(伯努瓦·马吉梅 Benoît Magimel 饰)闯进她的生活时,一切都改变了。他们互相需索互相慰藉,Erika以为她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幸福,然而年少的Walter有一日厌倦了这种关系,导致后来一系列的悲剧。
感受:
- 阴冷压抑。这是整个影片给我的感觉。
- 控制与反控制。报复欲望。性压抑和性变态。自残行为。
理解:
越控制越反叛。kehut母亲对其无所不在的控制,让其欲望和自由得到压抑,导致她千方百计地想办法从其他地方得到补偿,更重要是她的所有行为都是为报复母亲。母亲想让她行为举止端庄贤淑,她偏偏爱去成人影像店看色情片,去露天电影院偷窥情侣做爱。还有就是母亲从小对其控制导致心灵失去滋养,没有理想自我的滋养,她自虐并有自我毁灭的冲动,比如说她割伤下体,公共卫生间和学生发生性接触。
精神分析的解读。kehut的行为可以用传统精神分析的学说进行解读,钢琴教师因为从小缺乏父爱,又被母亲牢牢控制,导致其心灵扭曲,力比多能力无正常释放渠道。钢琴是力比多释放的一方面,导致她的技艺高超。然后是自残行为,将攻击冲动指向自身(其实她仇恨的对象是母亲,因为母亲的言语灌输导致他把攻击力转向自己),还有就是成人影像店的宣泄,露天电影院的偷窥,这些都是她释放能量的渠道。这一切形成了女钢琴教师的偏执严苛的性格,和冷漠的人际态度。可惜她自我营造的生存和欲望释放惯例被一个年轻有活力的年轻学生打破,可惜她的变态行为注定是扭曲的和不被接受的,最后还是以悲剧收场。
解决办法是借助心理治疗。解决办法是找心理医生,如果kehut有求助心理医生的话,至少问题可以有效得以缓解,至少可以有一个外在的角度让她得以喘息和吸取能量。
启发:
心理治疗是能量传递的一个过程。心理有疾病的人,大多是因为心灵缺乏能量,心理咨询师算是一个高能量体,他需要把自己的能量以适当的形式传达(或者是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把病人的能力量活、唤醒、转换)到自己的病人身上。
心理治疗的方法。其实治疗方法不一而足,需要根据病人真正的心理需求来定。看清病人的病灶,然后选择适当的方式方法把病人的能量激发出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量,比如说性能力、求生本能、力比多等),激活、唤醒、转化了病人的能量,病人的能量体达到一个基本的均衡或者适应状态,就达到了应有的目的。
提炼心灵能量模型。我需要学习和掌握的是一个能够通过适当的方式把存在于人类心灵中的能量形式看清楚,然后提炼出来,给出一个能量模型出来——能量的存在形式、运动规律、具体表现等,其次是找到治愈力量的本源,如何运用心理能量的理论范式去指导咨询实践,让自己的病人能够吸收、转换、激活属于其自身的能量,让其能量体醒过来,到达一个基本的适应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