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我们现在的教育是否已经陷入了一个怪圈:主课培训班凉了,教育部门在宣传“双减”,国家教育导向在调整,对于家长而言,该焦虑的还在焦虑,佛系的依旧佛系,毕竟对于政策的改变只能去适应。说要把体育分值提高可以理解,但是传言要增加艺术分值又算什么?不是所有人都有艺术天赋、琴棋书画这些东西是吃天赋的,同时这些艺术类的培训其实也是最费钱的。
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而言,想要做好并不容易。就拿写字来说,小学低阶段的时候孩子在学练字,还能规规矩矩写,感觉有模有样的,但是到了高年级之后,面临小升初的压力,对主课花费的时间要多一些,加上一时间在附近没有找到合适的书法培训班,孩子写字就开始放飞自我了,忽大忽小,有时候简直没法看。到了高年级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大了很多,怎么沟通都起不到很好的作用,所以,为什么需要学校呢?就因为教育这件事,需要专业经验,光靠家长确实做不好,所以专业的事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做,而且,一般的家长主要精力都需要工作维持家庭生活,实际上也没有那么多时间来关注和研究孩子的学习问题。
教育这件事,对于家长而言,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毕竟没有谁能掌控孩子的想法。在我看来,家庭要求太过严苛对孩子的成长不见得是件好事情,但是不去规范和约束也不行,不能长歪了,各种手段都试过了,最后发现还是只能耐心引导,慢慢发现孩子的兴趣和天赋所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是打基础,各种社会和人生发展的道理我可以跟他说,但是最后孩子能学成什么样,真的要靠他自己去领悟和践行。一个人成年之后首先得能谋生,先求生存,才能发展和追寻自己的兴趣爱好。
这世上没有哪项教育制度是完美的,除非走研究方向,一般的大学教育其实也只是职业化教育而已,目的也就是为社会提供符合要求的人力资源,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所以,经过高等教育的毕业生也不过是社会需求的一个层面罢了。社会需求是复杂的,读书是适应社会需求最快捷、代价最小的一条道路,但绝不是唯一的一条路。作为社会的一员,只有去适应,去改变,然后接受现实的自己,先求生存,再说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