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参加了寿司店全员的新年会。二十一个人坐在拼凑出来的长桌上,座位全靠抽签。可以看出在人际关系上的用心,但实际上,总共就这么21个人,亲疏早有定论。人总会乐于和熟悉的人交流,就好像坐在我边上的三个越南人全程讲着越南话,不远处的中国人也用着中文窃窃私语着。
吃完饭,一群老人们准备去KTV进行二次会。这是在日本常有的事。俩中国妹纸不打算参加,提前离开了。留下了三个越南人,还有一个和我关系极好的泰国妹纸。我自然也是要去的,有没看过的戏,自然要看上一看。
一行人晃晃悠悠走在昏暗的路灯下,四周建筑不高,可以看见天上蒙着纱的月亮。队里有位寿司师傅,看起来像黑道的大佬,是那种情商很高的人,他总能和任何一个愿意聊天的人聊得很愉快。我跑过去和他说:“小林桑,我们都觉得你像黑道人物啊,然后因为一些故事,最后藏在了这巷子里的寿司店里。”,他边笑边摆手,说着不是不是。
我觉得,即使不是黑道,但肯定也有故事。一个人的气质不会无缘无故的就变得“成熟”。“成熟”这个词也很微妙,成年的人并不等于“成熟”的人,有些看似成熟的人,也并不是“成熟”的人。
他是一个有细节的人,在和客人的谈话,和我们的聊天中,在日常的小动作和微表情里。你可以感受到他的关心,感受到他的顾虑。当你仔细观察他时,又会从那些微表情里发现他心中藏着某些心事。
人越来越“成熟”,便越来越愿意把事藏在心里。特别是在日本这种不愿意给人添麻烦的社会里。麻烦不了别人,便只好麻烦自己。
我一直以为我们去的是那种带包厢的KTV,当门打开的一刹那,却让我哭笑不得。就像是在乡下,母亲和姨妈姨夫他们经常会去的那种歌舞厅的样子。互不相识的一群人,你们一桌我们一桌,堆在一个大厅里。大家共用一个点歌的机器,唱的也都是些古老的歌谣,大家一起起哄。何其相似啊,只是一个在中国,一个在日本。
老一辈的人不屑于我们年轻的唱动漫歌曲,唱流行歌。我们也不喜欢一直唱那些老歌甚至是演歌。我以为,人在他最辉煌的那一刻,便已经死掉了。然后永远保持那时候的风格和爱好,永远爱听和爱唱那时候的歌。时代在更替,歌坛也在更替,但那个黄金的时代同那些歌曲一起,在他们的脑海中永生了。
这种歌厅,很显然是在大家很容易打成一片的时候,才能展现出它的美妙。但如今的年轻人,不愿意和不认识的人一起吵吵闹闹。看见我们这群人这么热闹,另一桌年轻人居多的队伍早早便离去了,到头来也没唱几首歌,都是我们这边在唱。
歌厅的女老板,是那种昭和的风情。店里的小妹,也有着时代的印记。我们店里最老的师傅,剥了一颗巧克力,塞进小妹的嘴里,然后起身搂着女老板,唱起了昭和时代的演歌。
也许当一个人内存满了,就不会愿意再接受新鲜的事物了吧?也因此,只要这波人还没有完全的逝去,和他们绑定在一起的时代,也终究会存留在这茫茫人世里。只要有记忆,便不会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