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
在倾听的过程中不善于控制自己、随性发出质疑,是最妨碍有效倾听的行为和心理。
“过早质疑”同样也会造成幻觉——觉得对方的论证不堪一击。“过早质疑”的另一个副作用是它会让听者不由自主地进入排斥状态。
我们必须让自己脱离思想上的共生状态。浪费不必要的时间,我们必须深刻理解以下三个讨论原则。
第一个原则:有意义的讨论的前提是双方不仅要“相互竞争”,更要“相互合作”
第二个原则:真理是独立存在的,它从来不会依附于任何个人或者集体
我们为了变得“有知”而挣扎;然而,挣扎的结果是我们将面临更多“无知”。如果我们在任何讨论中发现参与者里面有“自以为是”者存在,那么最好的选择只有一个:退出讨论。
第三个原则:真理不变,也不会因任何人而变;不停变化的只是人们对真理的解释或者理解
心智成长是自己的事情,是一个人的奥德赛。如何跨出这一步,没有人能帮得上你,你只能依靠自己。
在沟通的过程中,当我们听对方(这里仅限于面对面沟通,不讨论书面沟通)说完之后,应该自觉避免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肯定理解对了。我们不妨套用以下句式进行验证、反馈:“你的意思是……,是吗?”或者“你的意思是……,我理解得对吗?”
我们需要反思,并且要常常反思。
深刻了解经验的局限
时时刻刻保持警惕
使用记录,使自己能够记住更多的经验
通过观察和阅读汲取他人的经验
经常试用类比来跨越未知与已知的障碍
耐心等待以获得不能跨越时间的经验
思考
人与人的链接主要在于交流沟通,能与他人正确交流是一件最基本也是必须做好的事。可事实上,很多的“对牛弹琴”“鸡同鸭讲”的交流时常在发生,不愉快的交流甚至会引发口水战。笑来老师针对交流给我们谈到了一些方法,首先要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善于控制自己不随意打断讲者,随意发出自己的质疑,能完整的倾听、思考讲者的内容并对此做出合理反馈,尤其是在接受领导工作授意时。比如我每天都需要接受客户的电话咨询关于我司产品的操作疑问,这时最容易出现的情况是,客户还没有陈述完,我就会已以往经验和暂时听到的一些内容,先入为主的思考出“解决方案”并打断客户反过来提问他是否有某某情况,某某结果是不是偏高了,应该怎么怎么操作处理,但时常也是会出现解决方案不适合,我理解错了的情况。这就是犯了“过早质疑”的问题,提早打断讲者讲话未听完整致思考错误提供了错误的解决方案。
家庭沟通中也是时常会“争论”的面红耳赤,现在回想起来也是心智差异所致的看问题理解问题有不同,不能一直沿用老思路来看到新问题,尤其是亲子教育这一块,父母还是喜欢用养育我们的那套来教导我们如何养育下一代,其实好些教育方法就是错误的。我得翻阅相关书籍找到相关内容再分享给父母“纠正”他们的错误思维,并告诉正确的教育方法,如此一来才能交流出一致结论。也避免了一些“婆媳冲突”。
行动
笑来老师提出的反思六原则个人非常的认可,并将着步实行下去,同时再沟通交流中应用“非暴力沟通”原则,更加合理合适的与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