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普通数学教师的第十届教育行走期待

八年前,我怀揣着“用数学之美点亮学生思维”的初心踏入讲台,却在日复一日的公式推导、习题讲解、考试分析中逐渐陷入困惑:数学课是否只能是冰冷的符号与抽象的逻辑?如何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力?当得知第十届教育行走将在深圳光明区举办时,我带着八年积累的困惑与渴望,郑重提交了报名表。这场以“行走拓宽世界,读写重建心灵”为核心理念的盛会,对我而言不仅是专业成长的契机,更像是一把钥匙,试图打开数学教育“理性与温度并存”的新大门。以下是我作为普通数学教师的五重期待。

八年的教学让我擅长将复杂问题拆解为标准化步骤,却也让我陷入“重技巧轻思维”的误区:学生能熟练套用公式,却不知数学背后的逻辑之美;能快速得出答案,却缺乏质疑与创新的勇气。我期待在第十届教育行走中,通过“数学思维可视化”“跨学科数学实践”等主题讲座,学习如何将数学课堂从“解题训练场”变为“思维孵化器”。例如,若能观摩到某教师用“数学建模”解决校园垃圾分类问题,或用“几何图形”设计校园艺术装置,或许能让我重新理解:数学不仅是工具,更是打开世界的钥匙。

我曾因“课时紧张”而忽略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的渗透,但学生一句“数学课好无聊”让我警醒。我期待在第十届活动中,能参与“数学文化进课堂”工作坊,学习如何将祖冲之的圆周率故事融入圆周率教学,如何用斐波那契数列解读自然之美,甚至通过“数学行走”活动带领学生用脚步丈量黄金分割建筑。这种“文化浸润”的尝试,或许能让数学课堂从“枯燥计算”转向“人文对话”。

“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等核心素养听起来高大上,但如何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行为?我期待在第十届教育行走中,能获得“核心素养落地”的实践指南:例如,通过“数学大单元教学”案例学习如何整合知识体系,通过“数学辩论赛”培养批判性思维,甚至参与“数学跨学科项目”设计。这种“从理念到行动”的桥梁,或许能让我在核心素养培育上少走弯路。

八年的教师生涯中,我习惯了“我讲你听”的模式:我站在讲台上传授知识,学生坐在座位上被动接受。但教育行走中“对话式教学”的理念让我反思:数学课堂是否可以是平等的探索?

我曾因“学生思路混乱”而苦恼,却忽略了“思维可视化”的力量。我期待在第十届教育行走中,能学习到“数学思维可视化”的工具与方法。

八年的教学中,我重视“读题能力”却忽视“数学阅读”,关注“解题步骤”却轻视“数学表达”。我期待在第十届活动中,能参与“数学读写共同体”建设。

作为初中教师,我常因“学生高中掉队”而自责:他们在初中能考高分,却在高中因抽象思维不足而受挫。我期待在第十届教育行走中,能参与“初高中数学衔接”专题研讨。

八年的考试经验让我擅长“考什么教什么”,但也让我陷入“唯分数论”的泥潭。我期待在第十届活动中,能学习到“数学考试评价改革”的实践案例。

八年的职业成长中,我曾因“缺乏系统规划”而走弯路:参加培训时热血沸腾,回到岗位却无从下手。我期待在第十届教育行走中,能获得“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化指导。

随着AI工具的普及,我曾因“数学教师是否会被取代”而恐慌。我期待在第十届教育行走中,能探讨“人工智能与数学教育”的深层命题。如,学习如何用AI辅助个性化学习,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AI”复合能力,如何重构“人机协同”的数学课堂。这种“前瞻性”的思考,或许能让我在技术浪潮中保持清醒,找到数学教师的不可替代价值。

项目式学习(PBL)理念虽好,但在数学学科中常因“难以落地”而流于形式。我期待在第十届活动中,能学习到“数学PBL本土化”的实践智慧:例如,如何用“校园节水方案”设计数学建模项目,如何通过“家庭理财计划”渗透数学应用,甚至参与“数学微项目”资源包开发。这种“本土化”的探索,或许能让我在数学课堂中实现“知行合一”。

3. 教育行走中的数学共同体建设

八年的独自摸索让我时常感到孤独,而教育行走中“教师成长共同体”的理念让我看到希望。我期待在第十届活动中,能结识来自全国的数学同行:与乡村教师探讨“数学学困生转化”,与特教老师交流“数学融合教育”,与数学研究者碰撞“教育哲学思考”。这种“跨地域、跨角色”的联结,或许能让我在职业倦怠期找到新的精神家园。

八年的教育生涯让我明白:成长不是一次培训的终点,而是一场终身的远征。我期待在第十届教育行走中,不仅能获得短期的学习收获,更能加入“教育行走共同体”,成为终身的践行者:例如,参与“教育行走种子教师计划”,将所学经验带回学校;加入“教育行走公益行动”,为乡村教育贡献力量;甚至发起“本地教育行走社群”,与同行持续探索教育真谛。这种“终身践行”的承诺,或许能让我在教育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坚定。

八年的数学教学生涯,让我从“青涩新手”成长为“熟练工匠”,却也让我在重复中迷失了教育的诗意。第十届教育行走对我而言,不仅是一次专业研修,更是一场“自我救赎”:在这里,我期待打破数学的刻板印象,重构师生的对话关系,找到前行的力量。正如数学中的“无限不循环小数”,教育本就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探索。愿我们以行走为笔,以读写为墨,在数学的天地里,共绘一幅理性与温度并存的教育新图景。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走吧,和我去吹吹旷野的风。不需要雷声铺垫,天亮了便是春暖花开。 春日的清晨,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我的床头。我揉...
    李蓉乐平市湾头中小学阅读 594评论 0 1
  • 今早在办公室里正专心做事,忽闻窗外传来稚嫩的童声“渴望着,渴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春天像刚落地的...
    沧海桑田阅读 503评论 0 2
  • 春日里,我们写一首诗 当轻柔的春风掠过湖面吹绿原野的时候,当路旁火红火红的木棉花轰轰烈烈地绽放枝头时,当湿漉漉的鸟...
    梅影临窗阅读 4,955评论 0 3
  • 骑行前奏曲(2021年正月十一) 今天休整一天,明天进行2021年第一次长途骑行。目的地:全椒西部山区、岱山湖、碧...
    魏小强阅读 4,145评论 1 7
  • 当料峭的寒风渐渐柔和,当枝头的枯木悄然萌动,当第一缕春风轻拂面庞,我便知晓,春天,这位大自然的使者,正迈着轻盈的步...
    cef748ae6b98阅读 1,324评论 0 7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