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公历的3月17日是我国的国医节,中国医术历经几千年,中医的光辉魅力不仅是源于它神奇的疗效,更来源于历代中医大家们的光辉医德。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下古代十大名义。
一、中医医祖——扁鹊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缓,字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扁鹊是中国传统医学的开山鼻祖,世人敬他为神医,所以人们借用了《禽经》中的上古神兽“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扁鹊开创了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被尊为医祖。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
二、 中医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约150~219年),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是我国最早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诊疗专书,开辨证论治之先河,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医学思想体系,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对于推动医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三、 外科鼻祖——华佗
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华佗仿虎、鹿、熊、猿、鸟等禽兽的动态创作名为“五禽之戏”的体操,教导人们强身健体。行医四方,足迹与声誉遍及安徽、江苏、山东、河南等省。他所著医书《青囊书》已经遗失。
四、中医药王——孙思邈
孙思邈(541年—682年),京兆华原人,唐代医药学家、道士,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被后人尊称为“药王”。一生致力于医药研究工作,著有三十卷《千金方》,创立脏病、腑病分类系统,在医学上有较大贡献。是我国医德思想的创始人,被西方称之为“医学论之父”。
五、 本草之圣——李时珍
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湖北蕲(今湖北省蕲春县)人,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其家世代业医,李时珍继承家学,尤其重视本草。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穷搜博采,历三十年,三次易稿而成《本草纲目》。还著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五脏图论》等十种著作。
六 急症先驱——葛洪
葛洪(公元284~364年)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人称“葛仙翁”,丹阳句容县(今江苏省句容县)人。。是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著有《肘后方》,书中最早记载一些传染病如天花、恙虫病症侯及诊治。
七、针灸鼻祖——皇甫谧
皇甫谧(215年—282年),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安定郡朝那县(今甘肃省灵台县)人,后徙居新安。皇甫谧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学者,在文学、史学、医学诸方面都很有建树,魏晋医学家,他在医学史和文学史上都负有盛名。其著作《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第一部针灸学的专著。除此之外,他还编撰了《历代帝王世纪》、《高士传》、《逸士传》、《列女传》、《元晏先生集》等书。
八、儿科之圣——钱乙
钱乙,字仲阳,宋代东平人,约生于北宋仁宗至徽宗年间(约公元1032~1117年),享年82年,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儿科医家。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个著名儿科专家钱乙撰写的《小儿药证直诀》,其书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儿科专著,对小儿生理、病理、辨证施治和制方用药等颇有创见,比欧洲最早出版的儿科著作早三百年。
九、温病学派奠基者——叶天士
叶天士原名叶桂(公元1666年~公元1745年),字天士,号香岩,别号南阳先生,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市)人,人称丹溪翁,是四大温病学家之一。其著作《温热论》至今仍被临床医家推崇备至。对治奇经、脾胃、儿科等病尤为擅长,尚有《叶案存真》、《末刻本医案》。
十 滋阴派创始人——朱震亨
朱震亨,字彦修(1281——1358年),字彦修,婺州义乌(今浙江金华义乌)人,是“金元四大家”之一。他先习儒学,后改医道,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金匮钩玄》、《本草衍义补遗》等。他结合个人见解和临床所得,,提出人身之中“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