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武志红《为何家会伤人》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是一本温柔的书,也是一本有用的书。

关于宠爱自己——溺爱的心理真相

表面上看溺爱仿佛有那么一点伟大的味道,因为从现象上看溺爱的父母是通过牺牲自己来满足孩子的需要的,但实际上溺爱源自父母的自恋。溺爱的父母无视孩子真实的成长需要而是将孩子当做自己的人,另一个“我‘’给予过度满足,可以说无限制的给予孩子,其实是在无限制的给予自己。

  其实溺爱是一种懒惰的,不负责任的爱与溺爱相对应的是真爱,真爱是尊重孩子,独立的爱,真爱的父母,懂得在孩子不同成长阶段满足他们不同的成长需要,真爱的父母,懂得放手,接受并乐于看到孩子的自我独立和自我成长。

这是一个挑战,他首先要父母承认一个事实——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不是‘’我‘’的附属品,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所以很多父母选择了偷懒的溺爱。

  那么什么是真爱?

看到孩子的真实存在,发现孩子的真实需要并帮助他们实现他的需要,这便是真爱

比如当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想去哪十米外球时?它的真实需要不仅是要拿到那个球,还必须要自己完成。这时的真爱,不是替孩子拿那个球,而是陪伴着守护着孩子看着他独立完成这个任务在她遇到危险的时候化解它的真实危险,

再如当一个孩子明确的对你说,我来…我来…的时候,他的真实需要就是这种自主行动的愿望。耐心地满足孩子的这种愿望,之后收拾孩子留下来混乱局面这便是真爱,并且这的确比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要难多了。

  我们常将‘’做什么‘’视为爱?但很多时候父母‘’不做什么‘’才是爱。太多的时候,做父母的需要提醒自己,控制住自己干预孩子行为的冲动,因为太多的干预是不必要的。

  如果说孩子是天使,那么父母不是上帝,而只是天使的守护者。

所以要尊重一个幼小的孩子,受挫折的权利,是一件无比重要的事。这时在大人看来孩子的天地很小,但在孩子看来这就是他的整个世界,他要先在这个世界里证明自己的力量,而后才可能信心十足的在更大的世界里去证明自己。

未完待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