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那一碗过水凉面

     


      这热的天,真的不知道吃什么才好。不吃又不行,只能还是去那家,几个人AA凑一起吃炒菜。

      中午吃过饭,溜达了一圈回到办公室,却没有困意。昨天户外活动让筋骨彻底放松了,晚上九点多躺下去,一觉醒来六点多,没有平时的起床气。户外活动最大的好处,既能流汗锻炼筋骨,还能呼吸新鲜空气,吐故纳新,释放压力。当然,累是肯定的了,不过,让运动成为一种习惯,也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有点扯远了。

      静静坐在位子上,浏览一些公众号,就看到三联生活周刊的一篇关于吃面的文章,引起了我的好奇,也勾起了我的食欲。如果在中午饭前看到这文章,我一定会去老西安吃一碗凉面或者凉皮了。对于面食,我是喜欢的,毕竟从小的胃囊也是面食给予的,但并不像好多人那样迷恋。西北的好多面点我还是比较喜欢,但对于面条的选择,我就有所挑剔,不是面不好,可能就是我自己的胃口罢了。有同事曾经自己做了他们家乡的臊子面,他们都吃的津津有味,而我只是挑出来面条吃。他们笑我不懂精华所在,其实品味面的劲道爽滑,不也是一种舌尖上的幸福感受。

      尽管在外读书工作那么多年,算起来在家的时光并不算长,但家留给我的已经印记在心。就如这个时候,脑海突然浮现出小时候,夏天的那一碗井拔水凉面条,无论是姥姥做的,还是母亲做的,现在想起来依然历历在目,口舌生津。

      所谓井拔水过凉面条,就是现在通俗说的凉面。小时候没有冰箱,乡下的姥姥家有一个压水井,压出来的水清澈冰凉,可以泡西瓜泡啤酒,当然也可以过热腾腾的煮面条。做凉面条的手擀面稍微切的宽厚一点,这样吃起来会很劲道弹润。拌面的佐料其实也很简单:从地里摘回来的黄瓜也经过井水的洗礼,切成的丝不能太细,捣细碎的蒜泥放醋酱油调汁,还有恰到好处的芝麻香油,这就是调料的基本底味。另外,还会备有调和好的麻汁,也准备了辣椒油,而我的姥爷喜欢准备一碟芥末油,吃面的时候拌上一筷子。简单的食材,没有鱼肉相伴,却是消夏的最好食物,大人孩子都是吃的爽快快。据说,有一次我的一个表弟竟然吃了五碗,之后一直被家族里津津乐道。时过境迁,不知现在的他是否会在夏天还喜欢来一碗凉面,是否会忆起小时候吃面的场景。也许,为着生活而奔走的他,没有时间想起曾经的简单快乐。

      而我的母亲在夏天也偶尔做凉面,但比起来姥姥做的精细了很多,因为家里人不多,不需要准备太多份量。手擀面还是必须的,但煮透后过的水是放凉的开水,也就没有了井水的凉拔感,面凉透后也没有那么粗放的劲道,但多了一点顺滑软糯。拌料除了黄瓜丝,还有绿豆芽、韭菜,有时考虑营养搭配吧,母亲也会弄些肉丝或切香肠之类。调味品秉承着蒜醋汁,但也有了味精之类的调味品。都是简单的食材,吃出不一样的味道来,做下来这一餐,母亲总会说上一句,大夏天的也只有这碗面条吃的舒服。至今想起来,似乎也是这种感觉。

      面食里的面条,无论凉面,还是冷面,在好多的城市,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不管是西北的凉面,还是东北的冷面,且不说正宗与否,但总感觉少了一点味道。不信,你细细品味一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的故乡在秦岭以南,以大米为主。面食只是偶尔吃一顿,或者部分人用来吃夜宵罢了。 从陕西到深圳距离相差1700多公里...
    独孤若曦阅读 1,301评论 21 39
  •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在西北小城的我,对面食的热爱无与伦比。 在外有人说也爱吃面,一问才知道爱吃方便面。在我的理解,...
    海上一书生阅读 4,316评论 0 5
  • 前阵子,豆瓣发起一个话题,叫“那一碗魂牵梦萦的面”,看到那些作者写的吃面的经历,不由得想到自己,不如,我也来说说那...
    如月如徐阅读 1,235评论 1 8
  • 01 我来武汉有一两年了,这里的生活也逐渐习惯,对于武汉的荆楚文化也了解了不少,其中的早餐文化就是一种不得不提的特...
    看海的小丸子阅读 1,644评论 11 13
  • 表情是什么,我认为表情就是表现出来的情绪。表情可以传达很多信息。高兴了当然就笑了,难过就哭了。两者是相互影响密不可...
    Persistenc_6aea阅读 126,186评论 2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