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大家看到这个标题时,会以为我要说的是你在微信朋友圈发布的图片信息或评论点赞如何出卖你的人品。
其实不然,我要说的是微信后台也许对你的了解甚至超过你自己。
为何这么说呢,那是因为读了《未来简史》有感而发的。
《未来简史》的核心观点之一就是算法。
算法指的是进行计算、解决问题、做出决定的一套有条理的步骤。所以,算法并不是单指某次计算,而是计算时采用的方法。
我们日常烹饪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算法,还有现在商场里流行的自助咖啡机和自助榨橙汁机也是一种算法。
控制自助咖啡机的算法,是通过机械齿轮和电路来运作的。而控制人类的算法则是通过感觉、情感和思想来运作的。
既然人类的算法与人的思想情感有关,那就可以通过算法了解一个人了。
跟国人喜欢使用微信每天在朋友圈上发布信息图片一样,外国人也喜欢使Facebook在个人主页上更新消息。
在《未来简史》一书中举了一个有趣的实例。Facebook委托的一项研究指出,如果要判断某人的性格和性情,Facebook算法会比这个人的朋友、父母或配偶更为准确。
这项研究共有86220名志愿者参与,他们都有个人的Facebook账户,并且填写了有上百题的人格调查问卷。Facebook算法会根据志愿者平常在Facebook上对网页、图片、影片等点赞的记录,预测这些志愿者的回答。过去点赞的次数越多,预测的准确度就越高,接着,再把算法预测的结果与志愿者的同事、朋友、家人和配偶的预测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当你在Facebook点赞超过300个赞时,Facebook预测你的想法和期望的准确度可能比你另一半更高。
这是不是一个神奇而有趣的研究发现呢?那也就是说,Facebook算法在某些领域对人的了解,甚至会超过那个人自己。
这让我这个喜欢在朋友圈上点赞的微信控有点小恐惧了,如果微信也像Facebook一样,利用算法,是否此刻的微信后台比我自己还更了解我呢?
其实不止你的微信朋友圈出卖了你,淘宝里、携程里、亚马逊里……处处都有你的浏览痕迹,处处都在出卖你呢。这些软件会通过算法了解你,再用累积的信息向你推荐产品。
当你浏览亚马逊网上书店时,下面不是有向你推荐书本一栏吗?这其实就是亚马逊算法跳出来告诉你:我知道你先前喜欢哪些书,而与你品味相似的人,也会喜欢这本或那本书。
这就是科技,人类创造了科技,科技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科技也影响我们的未来。
作者赫拉利在书中有一个颠覆价值观的观点:他认为随着科学的发展,生物技术的不断创新将是对人文主义的大挑战。新科技可能会彻底扭转人文主义革命,让人类交出权威,送到非人类的算法手中。
人类发展进程中,由对有神论宗教的信仰到对人文主义的信仰,都是在与科学的结合中,通过不同形式的革命而慢慢推进的。就如赫拉利所说:宗教和科技总是跳着一支优雅微妙的探戈。双方互相推动、互相依赖,不能与对方离得太远。
农业革命促成了有神论宗教,科技革命催成了人文主义宗教。有神论以神之名作为传统农业的理由,人文主义则是以人之名作为现代工业化的借口。
在人文主义征服世界后,人文主义也内部分裂并不断战争,有自由人文主义、社会人文主义和进化人文主义。最后,自由人文主义因为能跟上新科技而取得胜利。
当代自由人文主义觉得人的自由意志为最高权威,然而科技的进步又慢慢在挑战这一权威,随着生物科技和计算机科技的不断进步,算法已经对人的价值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生命科学甚至残酷地戳穿了自由主义的想法,认为所谓的“自由个人”也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人只是生化算法的组合。
看到这里,如果未来正如赫拉利而言,人就是通过数据来认识自己的,每个人将会是全球网络的一部分。
那我们的人生意义何在呢?所谓的活出自我也可以通过戴个头盔,安装个软件,就能专心达到自己的欲望了。
不管未来如何,赫拉利也说了本书各处提及的预言,例如人类会努力做到长生不老、幸福快乐和化身为神这些都只是很可能发生的事情而已 。这些未来只是“过去的”未来,也就是过去的思想和希望而指向的未来。然而,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真正的未来,可能与过去的未来完全不同。
既然未来还有很多未知性,那我们还是好好地活在现实的当下中,迎着算法对我们威胁或挑战,跟着科学的脚步迎接未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