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自己很少或未曾接触过的东西,我们总是那么不在意,觉得它离我们很远很远,我们根本没有那样的机会遇到,所以也不想去了解。
最近,我却了解了一个12月里的日子,一个12月里备受关注的日子,2016年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携手抗艾,重在预防”。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略微了解了艾滋病的现状,心中泛起苦涩和酸痛。在一部关于艾滋的电影里,了解了一个对艾滋毫不知情的人如何了解这个圈子,如何拯救自己,拯救他人……
找了一个电影看——《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讲一个在迷乱的性生活中不知不觉患上艾滋病的电工,从质疑到相信,从无法接受到不得不接受,并在那个充满偏见、抗艾药物匮乏且不成熟的情况下,将自己原本医生判定仅剩30天的生命延长到7年之久。一个电工,一个歧视男同性恋的电工,一个对艾滋一无所知的电工,渐渐地了解这个未知的世界,渐渐的走入了这个圈子,渐渐的成了半个圈内的人,带着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看的见的就在不远处的未来的迷茫,了解各种抗艾药物,了解在哪可以得到维持生命的药物。求生的意念强迫着他去涉足,在药监局的严查下,他被迫成为了一个药贩子,最后,在众多朋友的帮助下建立起了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不仅延长了自己的生命,也延长了数千人的生命。
一个堕落到尘埃的人,一个绝对放逐自我的人,一个充斥着无稽的放纵和痴狂的人,在死神逼迫的最后关头,爆发出了不可比拟的能量。他不仅成为了自己的良医,还做了数千人的良医。这质的飞跃来源于“艾滋”的威胁,从这个层面来看,“艾滋”成了促使他改变的利器。
![](file:///storage/emulated/0/%E6%88%AA%E5%B1%8F/%E6%88%AA%E5%B1%8F_20161204_121708.jpg)
从他得艾滋起,他的人生重新开启。
是不是在绝境中我们会被迫爆发强大的能量?是不是接触新事物永远不会晚?是不是一个人的人生可以在某些时刻可以重启?我觉得这种可能性是极大的。
死,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史铁生曾说,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当那个节日一天天的逼近你的时候,大多数人不会那么泰然自若的接受的。对于罗尼来说,也是如此,求生的意念逼着他找活路,找着找着,找到了生命的良轨,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或许我们都活在“艾滋”的世界里,在找寻这活路,亦或已经在“艾滋”的逼迫下找到了活路。那些逼迫会让我们消瘦,会让我们疼痛,会让我们绝望的嘶吼,会让我们无助的哽咽,但是,之后会是涅槃重生,会是坚定的人生启程。
陷入未知的地牢,会恐惧,会哭泣,会无助,很正常。若想从深深的地牢爬出来,若有着重见日光的想法,就要了解地牢,深入的了解,用自己的双手双脚去搭建天梯,最后的结果可能是你爬不出地牢,但至少你能到达沐浴阳光的高度,可以在明媚的阳光下眯着眼睛睡一觉……
生还是死?了解还是拒绝?顺从还是抗争?逼迫还是促使?地牢还是新生?绝望还是寻找希望?这是多个问题。
罗尼给了我们答案,一个很棒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