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织成长的诗行(3)

亲爱的家人们:

      展信安!

校园里,桂花已悄然绽满枝头,清甜的香气漫过操场、飘进教室,与孩子们的笑声、读书声交织在一起,酿成了秋日里最温暖的成长风景。在此,我们想与您细数近期校园里的点滴变化,一同见证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中的收获与喜悦。


漫步校园时,您或许也能闻到这份“甜”——桂树的香气随风舒展,孩子们在课间奔跑的身影更显灵动。我们始终认为,舒适的环境是成长的重要底色,如今校园里不仅有四季常青的绿植,更有桂花、月季等花木点缀,尤其是秋日的桂香,让孩子们在运动时能伴着自然的气息舒展身心。无论是课间的小游戏,还是体育课上的团队游戏,孩子们在“甜甜的运动环境”里释放活力,也让健康的种子在潜移默化中生根发芽。


教室里的“书籍漂流”活动,更让这份“甜”有了知识的温度。上周一封信,我们发起了“好书共享”倡议,没想到很快得到了孩子们的热烈响应——班级中十几位“海鸥小使者”率先行动,从家中挑选出自己喜爱的书籍带到教室,有充满奇幻色彩的童话书、探索自然奥秘的科普读物,还有记录成长故事的儿童文学。这些书籍被整齐地摆放在教室的“漂流角”,孩子们可以自由借阅、分享感悟,一本《昆虫记》在传阅中让大家发现了草丛里的秘密……这场“书籍漂流”,不仅让每本书的价值得到最大化发挥,更让阅读从“个人的事”变成“集体的乐”,让知识在分享中传递,让思维在交流中碰撞。


课堂上,这样的“思维碰撞”同样精彩。本周语文第二单元围绕“提问策略”展开教学,我们打破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模式,而是让孩子们成为课堂的主角。课堂上,我们先引导孩子们带着“课文讲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等基础问题初读文本,再鼓励大家结合生活经验提出更深层次的疑问。在《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一课中,有孩子问“为什么第五粒豆能让小女孩恢复健康”,也有孩子思考“作者写其他四粒豆的作用是什么”;小组讨论时,孩子们各抒己见,有的从“生命的意义”展开,有的联系“乐观的心态”分析,原本安静的课堂变成了思维的“小战场”。这正是我们所倡导的“以生为本、激发探究欲”的教学理念——让孩子们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答案”,在提问与思考中学会独立学习,收获比课本知识更宝贵的思维能力。


在孩子们的饮食方面,我们也进行了细致的调整。考虑到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同时为了调动大家的用餐积极性,食堂团队对食谱进行了全面优化:调整后的食谱不仅兼顾营养均衡,更力求在口味上贴近孩子的喜好,不少孩子反馈“现在吃饭更有期待了”,这也让我们更加坚信,用心的膳食能为孩子们的成长注入满满活力。

家校共育

1.下周五是本学期的第一次小桥音乐会,请大朋友提醒孩子准备校服中的白色衬衣。周托孩子明天直接带到学校。

2.明天带两个大号书皮到校,每人准备一条小毛巾,一套透明尺子(带量角器)。

孩子的成长就像一场“双向奔赴”,需要学校的精心培育,更离不开家庭的温暖支持。后续我们会持续通过班级群分享校园动态,也欢迎您随时与我们沟通孩子的情况——无论是学习上的困惑,还是生活中的小烦恼,我们都愿意与您一同面对。

愿这个秋天,校园的桂香能捎去我们的问候,也愿孩子们在家校的共同呵护下,收获知识、拥抱快乐,健康成长!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