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是一种能力

     恰逢假期,聊一聊最近感触较深的三个鸡汤。

     1.喜欢是一种能力 

      在去年的年末的年终答辩中,我列出了今年的精力分配5:5用来做拓展和品牌两块,却遭遇到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其中一位领导问道,“假设你全职做拓展,大概几年能超越你的领导?”我回答道:“拓展是手段,但是不是目的,我并不太喜欢这块的活儿,所以还是更喜欢品牌一些。”结果就是,对方说出了让我记忆尤深的一句话,“喜欢是一种能力,不是一种选择,不是么?

       开始笔者并不以为然,以为这是70,80与90后的区别,直至再工作了半年,才发现这句鸡汤的真实内涵,其重要的核心就在于在大部分环境中,先有喜欢的能力,才会有喜欢的选择。生活中并无事事如意,工作中也难以达到处处欢喜,但是保持接纳的态度和持续的热情,总会让你在工作这一维度中领先一步。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你先接受了现状,在能力和选择之间,你先拥有的是前者,先具备的是接纳。反之,如果处处都挑喜欢的做,不喜欢的采取消极抱怨,则会越走越窄,丧失喜欢的能力。

        2.万事先思目标

        所有事都有来龙去脉,所有事总有前因后果,我们怎么能快速将一件事情捋顺呢?其答案就是先看目标。其实这个词,是从营销的领域中最先感受到的,营销需求三角(目标物-,匮乏感,补偿力)也好,十大需求也罢,所谓的洞察用户需求,其实最终是洞察消费者的目标,同样的道理,这个点在大多数行业中都可以受用。

         目标就像是一个靶子,一边折射结果,一边折射动机,在很多刑侦的电影或者电视剧中,一般都会有一个犯罪动机,很多剧情的大翻转,其实都是通过动机来解释的,即为什么要设置这样一个犯罪目标。《嫌疑犯X的献身中》张鲁一撞王凯而不致死,就是剧情翻转的一幕之一。以面试为例,我们说目标折射结果,也折射着动机,如果你在一份招聘启事中,能够找到招聘企业和干系人的目标,也就能更好的应对问题,比如招聘启事中的职位说明,能力要求,折射的是岗位特性,岗位名称说明,人数,以及在同招聘启事中的比例,折射其需求大小,拿到面试题目,先思考为什么出此题,再思考这道题是什么,会在短时间内提升自己的答案正确性。

        3.微观、中观、宏观视角。

         聊这一条之前笔者先提自己的一道看法,先讲一点没有绝对的宏微中观,只是在我们的世界中相对会下定义而已。

        我相信这两年有一些话非常火,那就是“时刻保持离开体制的能力”,包括还有一句是“正确区分平台的能力与你的能力”,诸如此类,频繁出现在了我们的朋友圈中,其实如果我们把两句话连起来读,会发现体制无分内外,这里的平台和体制,就是我们的中观视角。为什么毕业后很多人要进入大公司呢?服务既定资源,服务既定系统,角色化的依附在大企业的机器中,我们学到的便是套路,内外调动资源,有章法的搞定行业内其他面试官,就算是赢得了行业的中观套路,这些便是中观能力,那么为什么很多小企业热衷于挖大企业的人呢?他们挖的其实是其背后的中观能力而已,而非其本身,但是反过来,中观如果说是一种能力,其资源,人才便是中观配套,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小企业挖了大企业的高管过来,依然不能改变其本身状况太多,因为这些中观能力强的套路高手,没有配套施展环境。

        我们再来聊一聊微观高手,什么是微观能力呢?微观能力在行业中可以叫行活儿,就是所谓的一万小时定律中你的能力积累和呈现,“360行,行行出状元”,这里的状元其实更多的语境中便是微观能力的认可。以李叫兽为例,李叫兽27岁,但是在营销方面的见解和体系化能力早已超出了同龄人,可以说在营销见解的微观能力中已经出类拔萃,但是为什么在百度中很难施展拳脚迅速跨越死亡之谷呢。笔者认为,其原因就在于,其从为微观迅速切换成中观的职场生存及宏观的战略导航,至少时间的常量是无法逾越,组织大了,其规范和效率是相互制衡的,而只具备微观视角的把事干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每期三张图,脑洞比你足。(86期)

1.走道座椅虚拟雪山

旅游广告怎么做

       我们说VR和AR,是很多人近两年创业的方向,2D,3D,AR,如果我们切换成这样的视角来看待广告行业,不是更有趣的场景广告么?跟生硬的文案相比,广告语相比,场景化的图案表达岂不是更直接和有效呢?这就是一则这样的广告,AR可以作为一种工具,但是切换到广告视角,那么则是一个巨大的增量广告市场,一个绝佳的场景构建工具。

2.太平洋百货的夺金广告

贺奥运夺金广告

    广告的时效性是线上下结合的,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线下的广告是区域性流量的龙头老大,而线上广告则是茁壮成长的小树苗。而在近10年的发展中,随着线上流量越来越大,越来越贵,越来越多越来越杂,线下流量反而成为了价值洼地,很多线下的事件经过线上传播变的合二为一引爆事件。你瞧这张广告,如果加之网络的传播,便是即时性线下广告的又一体现。

3.广告中的广告

视觉聚焦的广告效应

       其实这是一则公交广告,之所以拿出来聊,是因为其在广告之内还放置了一块广告牌,而在开车的过程中,其视觉焦点,就从整块广告牌中聚焦到了白纸板的新广告牌中。很多场景用牌子来当主题,也是这一个原因,在视野中划定焦点,然后以此为中心继续创作新的作品,不乏是一个创作产品的好思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