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娟和周蓉是《人世间》里两个截然相反的女性。有个很微妙的现象是,很多人喜欢郑娟这个人物形象,却并不想成为她,与此正好相反的是,很多人讨厌周蓉这个人物形象,但在内心深处却想成为她。
喜欢却不想成为这个人,讨厌却想成为这个人,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心理呢?
世俗来说,一个年长女性若有儿女要谈婚论嫁,她想要郑娟做儿媳,却并不想自己的女儿嫁到别人家做“郑娟”式的儿媳,她想要周蓉做女儿,却并不想要一个“周蓉”式的女儿嫁到自己家。很微妙,却又很真实,对不对?
所以,郑娟是传统的付出式女性,周蓉是现代的独立知识女性,这两个人物代表了完全不同的两种女性形象,也代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成长模式和对待世界的模式。
《人世间》的小说中,描述周秉昆第一次见郑娟时,写道:
“周秉昆没料到郑娟还是一个美人。
他看着她呆住了,想到了自己的姐姐。
在他看来,除了她脸上没有书卷气,
此外她的美绝不逊色于自己的姐姐。
区别是:自己的姐姐有张眉清目秀的脸,
一双大眼睛总是很有神,
目光总是那么自信,给人以意志坚定难以驾驭的印象;
而眼前的郑娟有张峨眉凤目的脸,
像小人书《红楼梦》中的小女子,
目光里满是恓惶,仿佛没怎么平安无事地生活过似的。
她的样子,会让一切男人怜香惜玉起来。”
她们都是美人,一个有书卷气,一个没有。在原先的生长环境,郑娟是“恓惶”的,“小女人”的,“从来没有平安无事的生活过”,而周蓉却是“自信”的,“意志坚定”的,“难以驾驭”的。这背后的故事是郑娟被人强奸生下私生子,家贫难以自顾,而周蓉被一家人宠爱,尤其被周父偏爱,小小年纪敢于“私奔”寻爱。
面对接连不断的苦难,郑娟内敛而没有安全感。但周蓉的反应完全不同。
周蓉千里迢迢去贫瘠遥远的贵州插队寻找所爱,之后她的父亲周志刚赶过去找她,多年未见,父亲以为悲苦不堪的命运肯定已使她美丽不再——但事实是完全没有。
“洞内走出一个身材窈窕的年轻女子,
端一大铝盆拧过的衣服,
一头乌黑的长发在头顶盘成蓬松的发髻,
用一截带朵小红花的树枝随便插住。”
贫瘠清苦里的美丽和浪漫,是周蓉一直带着的气质和气息。
之后,周蓉跟父亲讲述她的生活时,用小女儿的神态说:“爸,现在你女儿胆子可大了,可坚强了,可经得住事儿了,就是你要和我脱离父女关系,那我也能想得开,也能正确对待。”对于从小受尽家人宠爱的周蓉来说,贵州插队只是她主动选择的“成长的磨炼”而已,“苦难”反而使她镀了一层金。
而这是孤儿周蓉绝对不能想象的,她的老母亲和盲弟弟都是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他们是她活在这个世上唯一的牵挂,她先前所遭受的磨难都是被动被生活给予的,是她不想要却必须承受的。
周蓉投奔的爱人冯化成成分不好,她跟父亲讲述当地人对待她与冯化成的态度是“区别对待”,“他们跟我说话亲亲热热,跟他说话的时候冷若冰霜”,之后她扑哧笑了,父亲问她为什么笑,她说“觉得好玩。”父亲责怪他不可以把那样的事当成好玩的事,她就说:
“爸,可以的,有些事你把它当成好玩的事,就会真的觉得挺好玩了,比整天愁眉苦脸想不开强多了。”
周蓉的自信就是这样,包含着浪漫,也包含着乐观。
她是明亮的,她是张扬的。
周蓉曾对大哥周秉义和冬梅的感情评论说:“哥,你不要心存幻想,以为将来会有我这么一个又是大美人儿,又有思想,同时心底也很善良的姑娘爱上你。”
“爱是要靠激情来滋养的,
热烈相爱的激情应该在爱人之间一直存在,
只有到了晚年才允许它慢慢化成柔情。”
所以,周蓉后来和冯化成渐渐没了激情,三观也不合之后,选择了离婚。在小说中,女儿远走法国,她也敢丢下刚刚结婚的第二任丈夫蔡晓光而一气之下追过去,在法国自力更生,不仅将法语学的很棒,且修复了母女关系,也将女儿培养的很棒。回国后,为她“守寡”十几年的蔡晓光依然爱她如初,两个老年人迸发出像年轻人一样的爱情激情。
周蓉活得十分自我,换言之就是“任性”,不顾及亲人的感受,这是被很多人批判讨厌的“点”。如果不是因为她“私奔”,母亲也不会晕倒中风,女儿也不会十几年回不到她的身边。
但是她始终不改初衷,始终尊重自己的感受,她有自己的想法和思想,她活的十分独立。
图片
周蓉的样子让人想起《飘》里的郝思嘉,很多人开始都不喜欢郝思嘉,因为她身上的标签大多是“固执”、“自私”、“任性”、“虚荣”这些不好的词,她跟大部分女性都不同。很显然,她不是传统的女性,对于从小被教育要循规蹈矩的我们来说,她就像一个“异类”,她的存在简直就是在挑战大部分乖女孩的眼睛和神经。但是越到后来,越多人爱上这个叛逆骄傲的南方公主,因为她富有个性的美丽,因为她不畏流言蜚语,因为她充满张力的生命力,因为她面对战争能豁出一切保住家园。
周蓉和郝思嘉其实是我们最终想成为却还没有成为的样子,尤其周蓉,学习能力很强,富有思想,从小得到过丰沛的爱,使她长大后能无所畏惧面对世界,这种独特的女性魅力,让她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有爱人的能力,也被人爱。而在面对苦难时,她的抗压能力和乐观精神始终让她能超脱其上,而不是深陷其中。
相对而言,郑娟是传统女性,周秉昆眼里的郑娟是这样一个女人:她几乎没什么防人之心,若对一个人好,便处处先考虑他的感受,宁肯为对自己好的人做出种种牺牲。谁和她聊天也长不了见识,她根本就没什么与文盲家庭妇女们不同的见识,也没什么人情世故。
简单善良的郑娟碰到了“好人”周秉昆,两人相互扶携,谱写出另一段真挚的爱情之歌。郑娟的存在,是为了成全他人,她在哪里,哪里就自动具备了家的温暖和安定感,所以,她像我们的“妈妈”辈,一辈子眼里只有家人,做任何事情都把家人摆在第一位,而把自己放在卑微的最后,真的做是鲁迅先生说的“孺子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郑娟一生为家庭奉献,一家老小因为她的存在而变得平和舒服,她从苦难中来,在苦难中历练,一生受尽苦难,最后依然朴素坚韧,为他人遮风挡雨,让人打心底敬佩爱戴。
以上,周蓉和郑娟作为两种女性的代表,没有孰好孰坏,只是两种不同的生存和成长状态。只是普通人性在面对这两种女性时,显出了微妙的情感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