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视野里,天马浴河时浪花飞溅的奔腾之势,晃晃村漫山遍野薰衣草沁人心脾的芬芳,皆不及赛里木湖的那抹蓝。
赛里木湖古称“净海”,像一颗遗落天山的明珠,静卧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市境内。它湖面海拔2071米,东西延展29.6公里,南北最宽处达25.7公里,水域面积458平方公里,蓄水量高达210亿立方米。湖水清冽如洗,透明度深达12米。更因大西洋暖湿气流在此形成最后一场甘霖,被赋予“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的诗意别称。
提起“大西洋”,我的记忆不由自主地被拽回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央电视台译制引进的美国科幻电视连续剧《大西洋底来的人》。
在一个神秘的元旦之夜,大西洋海底巨浪将伤痕累累的主人公麦克·哈里斯推上陆地,自此展开一段奇幻旅程。
剧集热播后,与液晶电子表一同从南方悄然流入的“麦克镜”(俗称蛤蟆镜),瞬间成为时尚界的“拳头产品”。时髦青年们特意保留左镜片上的白圆商标,更有追慕潮流者戏称自己是“一根从大西洋飘来的木头”。以至于在当时的主旋律宣传画里,“后进青年”的形象总被定格为:披肩长发、戴着“麦克镜”、提溜着SONY“四喇叭”收录机(播放着邓丽君的靡靡之音)、脚蹬牛仔喇叭裤。唏,全是“麦克·哈里斯”惹的祸?
“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似在低语:“我可不是为他们叹息,我的眼泪我做主。”
故事里的麦克·哈里斯“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始终在寻找身世之谜,而如今的我清楚地知道自己从草长莺飞的江南小城铜陵来,在“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北疆天地间逍遥游,赛里木湖正拭目以待与我的遇见。
于是,乘六月的风,滑翔机扶摇而上。敞开的机舱内,头戴笨重头盔的我“绝云气 负青天 然后图南 ”之衣袂飘飘时,虽高处不胜寒,但豪情依然拦不住地陡生,喝问道:“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空中俯瞰整个赛里木湖,那种震撼的感觉难以言表。
湖岸线曲折蜿蜒,“白浪逐沙滩”,留下脚印一串串;虞美人、白番红花、紫花苜蓿铺满湖畔;一掠而过的天鹅、斑头雁却欢叫不已……
当游客心驰神往赛里木湖金黄草甸与斑斓林带倒映湖面而形成油画般秋景,以及“半湖脂玉半湖蓝”的冬韵时,其实,夏天才是她封神的高光时刻——“草原野花初绽,雪山银冠未摘,此情此景如种在心间菩提,经年疯长。”
“让我将你心儿摘下 试着将它慢慢溶化”“啊 那里湖面总是澄清 那里空气充满宁静 雪白明月照在大地”……
那么,于“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欲落未落之际,赛里木湖的那抹蓝又是怎样地不可描述呢?
2025年6月15日